這種常見的“長命菜”可降糖、降脂、護心

田佳敏

2018年08月06日08:17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提到馬齒覓,許多農村的孩子都不會覺得陌生,它就長在田間地頭,不少人將其拌作涼菜。其實,馬齒覓不僅味道獨特,而且功效頗多,被稱為“長命菜”“長壽菜”。尤其在夏季,炎熱的天氣容易讓人心情煩躁,出現“上火”的症狀,此時家中經驗豐富的老年人就會讓其食用馬齒覓來緩解症狀。那麼,馬齒覓到底是什麼?它又有哪些功效呢?

點擊下載本組圖片

4月19日,一些年輕人在採摘的山肴野蔌。(王新/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8384或021-63519288。)

首先讓我們來認識一下馬齒莧。吉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教授董然在接受《吉林日報》採訪時介紹,馬齒莧是一種很常見的野菜,莖部為橢圓形,表面呈黃棕色,葉片肥厚,多見於路邊、菜園、農田等,它既耐旱又耐澇,生命力很頑強。馬齒莧有很多名字,比如說馬齒草、馬莧、長命菜、灰莧、馬踏菜、豬母菜、長壽菜等等。

在很多人眼中,馬齒覓只是一種普通的野菜,但這其實是“小看”了馬齒覓。據《金陵晚報》報道,馬齒莧含有豐富的去甲腎上腺素,能促使胰島腺分泌胰島素,調節人體糖代謝過程,降低血糖濃度,保持血糖穩定,所以對糖尿病有一定的調理作用。此外,它還含有一種叫做3-W的不飽和脂肪酸,能抑制膽固醇和甘油三酸酯的生成,對心血管有保護作用。

同時,湖北省遠安縣中醫院主任醫師胡獻國在《農民日報》上發表的文章中指出,中醫認為,馬齒莧性味酸、寒,入大腸、肝、脾經,有清熱解毒,消癰利濕之功,適用於濕熱或熱毒所致的痢疾、癰腫和淋症等,為中醫臨床治痢常用品。藥理研究表明,馬齒莧有抗菌作用,對志賀氏、宋內氏、斯氏及費氏痢疾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對傷寒杆菌、大腸杆菌及金黃色葡萄球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因而有“痢疾克星”之稱。並且,馬齒莧對糖尿病有明顯療效。夏季常食馬齒莧,即可預防菌痢,又可降糖降脂護心,可謂一舉數得。

由此可見,吃馬齒覓的確有利於身體健康。常見的馬齒莧吃法比較簡單,或者涼拌,或者炒雞蛋。《揚子晚報》向大家推薦了一道馬齒莧蒸菜,用微波爐便可制作:首先將馬齒莧洗淨切長兩三厘米的段,然后撒入少量面粉,攪拌勻,撒入適量鹽拌勻﹔再放入一部分面粉,拌勻,然后洒入少量水,用筷子攪拌勻﹔接著倒入剩下的面粉,用筷子攪拌勻,洒入水,攪拌勻﹔最后取少量,用手輕輕團成圓疙瘩,團好后放進微波爐高火,蒸上20分鐘即可。這種吃法保存了馬齒莧的香味,又祛除了澀味,還可以用喜歡的醬汁調味食用,不妨一試。(田佳敏)

本文由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業務部主任阮光鋒進行科學性把關。

(責編:張萌、姚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