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全球范圍來看,我國是胃癌發病的“重災區”。據《北京晚報》報道,目前我國胃癌每年新發病例約為68萬例,佔全球發病病例的一半左右,大部分患者診斷時已為進展期胃癌。而且,目前不健康的飲食、生活方式也造成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受到胃癌的威脅。那麼,胃癌的成因是什麼呢?如何預防?胃癌患者需要注意什麼呢?
2017年4月15日,安徽巢湖,正在進行的“大胃王”挑戰賽。
(馬豐成/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8384或021-63519288。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胰胃外科副主任醫師張建偉在《中國醫藥報》中介紹,胃癌高發於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群,35歲以下人群罹患胃癌的比例相對較低。不過,近年來,生活方式不健康也造成不少年輕人罹患胃癌。人民健康網介紹,年輕人胃癌發病率增高與工作壓力增大、生活節奏加快、生活不規律等不良生活習慣有關。年輕人過度熬夜,或飲食不規律,飢飽無度等是誘發胃癌的首要原因。此外,年輕人喜歡吃腌制和熏烤的食品、火鍋和麻辣燙,也是誘發的原因。
特定人群需要加強對於胃癌的篩查和預防。《中國醫藥報》提到,一級直系親屬中有胃癌病史者,以及有慢性萎縮性胃炎、幽門螺杆菌感染、不良的飲食習慣(喜食腌制、燒烤等食物)及吸煙、酗酒的人群是胃癌的高危人群,應增強防范意識。
至於預防的具體方法,《健康報》介紹了以下3種:
1.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緩解工作壓力,適當放慢生活節奏,做到兩不、兩少和兩多:不熬夜、不消夜﹔少吃腌制、熏烤和刺激性食物、少吃鹽﹔多吃蔬菜,多吃水果。
2.防治幽門螺杆菌感染。對有胃部不適者,應該進行幽門螺杆菌檢測。對於發現幽門螺杆菌感染者,應該及時進行藥物治療,並讓與其生活密切接觸者同時接受治療,以確保治療的效果。同時應該積極推廣分餐制。
3.重視高危人群的篩查。早期發現胃癌,對高危人群進行篩查十分重要,篩查的主要手段是胃鏡檢查。
如果已經不幸患上了胃癌,患者在積極治療的同時,還應注重科學合理的飲食方式,新華網建議:
1.制定一份食物計劃表,將每天的食物分成5~6餐,以小份量的形式提供營養豐富的食物,患者更容易接受小份量的食物。
2.在愉快的環境、與愉悅的對象、用充足的時間享用制作精良、豐富多樣、美味可口的食物。
3.蛋白質要保質保量,既要增加攝入量,又要講究質量。
4.增加水果蔬菜攝入量。
5.增加富含免疫營養素、抗氧化營養素的食物。
6.改變生活習慣。戒絕煙草,限制飲酒。
7.堅持隨訪,胃癌患者要特別重視醫院營養咨詢,至少每3月一次。有任何合並症狀時,隨時回醫院復診。(李曉思)
本文由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總醫院腫瘤內科副主任醫師張建偉進行科學性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