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性猝死並非“猝不及防”?室顫患者應警惕

陸春振

2018年08月22日09:05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近年來,心臟性猝死事件時有發生,讓不少人惶恐不安,覺得心臟性猝死好像都是“猝不及防”的。事實上,心臟性猝死並非毫無征兆,高危人群甚至可以通過做預防性手術來避免,其他人也可以留意身體的細微變化,防患於未然。那麼,造成心臟性猝死的原因有哪些?應該如何預防呢?

點擊下載本組圖片

2016年8月10日,在鐵路寧波站售票廳,客運值班員柴翌向旅客講解自動體外除顫器的使用方法。(章勇濤/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8384或021-63519288。)

健康時報網介紹,心臟性猝死源於兩大心臟問題:心室停搏和心室顫動(簡稱室顫)。其中,室顫是最大的“罪魁禍首”,90%的心臟性猝死都歸因於它。據《生命時報》介紹,室顫指的是心臟無規律地顫動,喪失了收縮功能,不能有效地進行排血,最終導致大腦及全身缺血、缺氧。

室顫患者要想避免發生心臟性猝死,主要有兩種方法,一是ICD植入,二是消融術。浙江在線介紹,ICD即心律轉復除顫器,是集起搏和電復律兩項功能於一體的植入式心律失常治療裝置,需要植入皮下,可每天24小時持續監護患者的心臟狀況,相當於患者隨身帶了一名急救醫生。無論在何時何地,隻要患者發生室顫,ICD就會自動選擇合適的方式及時挽救患者生命,包括通過釋放有效電擊的方式。

消融術如何幫助室顫患者避免心臟性猝死呢?據健康時報網報道,利用導管消融術治療室顫的具體做法就是在導管的引導下,把室顫的引發部位“燒掉”。室顫消融術雖然目前尚在早期發展階段,但它能夠從根本上改善孕育室顫的“土壤”,幫助患者擺脫猝死陰影。

此外,心臟性猝死也並非無跡可尋。據《生命時報》報道,患者在心臟性猝死發病前往往會出現胸前區疼痛、頭暈、極度疲乏、氣急、心慌、心跳不規律或胸悶等不適症狀。一旦出現以上症狀,應及時就醫,千萬不可掉以輕心。(陸春振)

本文由吉林省吉林市人民醫院心內科副主任醫師王欣進行科學性把關,專家擅長高血壓、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衰等疾病的診斷與治療,同時對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心病、糖尿病、甲亢、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消化道出血、慢性胃炎等疾病有豐富的臨床經驗。

(責編:陳怡(實習生)、姚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