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手術室“隔空取物” 手術機器人讓不可能成為可能

龔莎

2018年08月27日15:27  來源: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8月14日電 (龔莎)打開腹腔,一道15厘米長長的“蜈蚣”形傷疤永遠“趴”在腹部,傳統開腹手術的危險性讓人不寒而栗。泌外科手術能否不開腹?對外科醫生來說,以前如同科幻小說般遙不可及,如今卻在手術機器人的幫助下成真。

屏幕上,隻見醫生在病人的肚臍上開一個約2厘米大小的切口,置入機器人單孔專用通道,將代表機器人的“左手”“右手”“眼睛”的3隻手臂探入,腹腔內精細而靈活的動作在顯示屏上清晰顯現。有別於傳統手術,醫生坐在2米開外的控制台內,熟練地在平台上操作著機器人,從而完成手術。這是海軍軍醫大學長征醫院泌尿外科主任、大會執行主席王林輝教授8月9日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現場手術演示了機器人輔助腹腔鏡腎部分切除術,其手術精准度和微創性讓人驚訝不已。

8月9日至8月10日,由中國醫師協會醫學機器人醫師分會主辦、海軍軍醫大學承辦、世界機器人醫師協會(SRS)協辦的“中國醫師協會醫學機器人醫師分會第一屆年會暨世界機器人醫師協會2018亞洲年會”在上海召開。這是世界機器人醫師協會第一次在亞洲境內舉辦會議,也是在中國召開的第一次以醫學機器人技術研發、臨床應用、手術技術分享、經驗交流為主的專題會議。13台機器人現場直播手術演示,150余次專題講座各分會場座無虛席,眾多醫療界“大咖”在分享醫用機器人手術成果的同時,也對其未來前景充滿希望。

作為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微創外科手術系統,達芬奇機器人系統這項微創外科新技術超越了傳統手術的局限,為微創手術帶來了革命性的變革。手術中,通過進入人體內部的特殊鏡頭,術者可以自行調整鏡頭,高清晰的立體三維視覺形成光學放大10倍的高清晰立體圖像。靈活的仿人手操作系統可完全模仿人手腕動作,7個自由度的活動范圍遠大於人手,狹窄解剖區域中比人手更靈活,突破了微創的極限,增加了手術精確度,減少了損傷和失血量。

“利用機器人系統手術,一根毛細血管看上去就像一根自來水管一樣﹔可以360度無死角旋轉的機器臂,能完成以前很多無法完成的手術操作。”王林輝說,手術機器人的諸多特殊優勢已為外科精准手術提供了有利條件,今天可以在手術室實現“隔空取物”,今后還可以拓展“機器人遠程手術”。

自我國開展機器人外科手術以來,海軍軍醫大學在孫穎浩院士的帶領和推動下,走在了我國醫學機器人手術發展浪潮的前列。目前,海軍軍醫大學長征醫院和長海醫院共裝配了3台達芬奇機器人手術系統,並由孫穎浩院士親自挂帥在長海醫院建立了中國首家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國際培訓中心。在臨床工作中,機器人輔助手術已在泌尿外科、胃腸外科、肝膽外科、婦產科、胸外科、兒科等科室均陸續開展﹔在教學工作中,長海培訓中心已完成151批次,353人次的培訓任務。為我國培養儲備了一批醫學機器人手術人才。

手術機器人系統的普及,極大推動了長征醫院各學科對精准微創和個性化治療理念的研究熱情,不僅在手術專家人數、治療病種數、治療病例數等數量處於國內先進行列,更是在機器人手術技術應用方面處於國內領先地位。創造了多個“第一”:亞洲首例機器人單孔腎動脈無阻斷腎癌腎部分切除術﹔國內首例術中熒光顯影下腎分支動脈阻斷保腎手術﹔國內首例機器人單孔腹腔鏡腎上腺腫瘤切除術﹔國內第一例機器人單孔婦科惡性腫瘤切除術。

中國工程院院士、海軍軍醫大學校長孫穎浩教授表示,本次會議作為世界醫學機器人醫師協會來到亞洲的開篇之舉,也是醫學機器人醫師分會與SRS第一次合作,將有利於促進亞洲與世界在醫學機器人手術領域的交流,激勵亞洲醫學機器人外科醫生不斷進取,推動亞洲醫學機器人手術事業走向世界的前沿。

受訪專家:海軍軍醫大學長征醫院泌尿外科主任、大會執行主席王林輝,中國工程院院士、海軍軍醫大學校長孫穎浩

(責編:趙鵬、姚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