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神經介入科副主任、主任醫師楊新健
顱內動脈瘤是近年發病率較高的一個疾病,隨著影像技術的發展,人們定期體檢意識的增強,動脈瘤的檢出率也呈現一個增高的趨勢。很多人拿到寫有“考慮顱動內脈瘤”的體檢單時,腦海中會浮現一連串問題:是不是我得了腦腫瘤?是絕症嗎?我會死嗎?
出現這些想法是因為不懂顱內動脈瘤是什麼。首先要明確動脈瘤的概念,動脈瘤並非腫瘤,而是血管壁上由於先天的薄弱部位,經過血流長期沖擊而形成的氣球狀的凸起,外形和瘤體相像,因此稱作動脈瘤。動脈瘤好發於血管分叉部位,此處血流沖擊力較為特殊。
動脈瘤就像埋在體內的一顆“不定時炸彈”。逐漸長大的動脈瘤可能會壓迫腦組織和腦神經,輕者可以出現復視、視力受損、眼瞼下垂等症狀,還有更加嚴重的壓迫症狀,比如壓迫腦干造成呼吸衰竭﹔還可導致長期的不適感,比如頭疼﹔動脈瘤一旦破裂,會造成致命性的出血,第一次出血死亡率可達40%,二次出血死亡率達到60-70%,因此如何預防動脈瘤破裂是最關鍵的。
嚴格控制血壓,一過性血壓升高極易導致動脈瘤破裂﹔避免劇烈運動,不要從事重體力勞動,要特別注意排便時不要用力過猛,慢性咳嗽者也要警惕﹔避免情緒較大波動,保持心態平和。
動脈瘤並非絕症,治療方式依據病人情況有保守治療、介入和手術夾閉三種方式。總體上來講,治愈率較高,治療成功后也不會留下后遺症。介入手術放支架也不會影響到日常生活,比如過安檢、做核磁。即使真的查出動脈瘤,也不要恐慌,找專業的醫生進行細致評估決定治療方式。(高奕楠、實習生牛建蕾整理)
專家簡介
楊新健,主任醫師,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神經介入科副主任,醫學博士、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天壇醫院腦血管病中心首席專家﹔中國醫師協會神經介入分會出血疾病治療組主任委員,中國卒中協會神經介入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
擅長:治療顱內動脈瘤、腦和脊髓血管畸形、頸動脈海綿竇瘘、硬腦膜動靜脈瘘和缺血性腦血管病有豐富經驗。
受訪專家: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神經介入科副主任、主任醫師楊新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