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喜歡帶孩子參加一些戶外活動,覺得這樣既能滿足孩子愛玩好動的天性,又可以增強其與大自然的親近感,還能強身健體。不過,在進行完戶外活動時,有些家長卻發現孩子手上布滿了小疙瘩,就好像戴上了“疙瘩手套”。此時,家長一定要提高警惕,因為孩子可能患上了沙土性皮炎。那麼,什麼是沙土性皮炎?如何預防沙土性皮炎呢?
2016年10月27日,在江西省新余市,老師在“泥潭”中和孩子一起玩耍。
(趙春亮/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8384或021-63519288。)
湖北省武漢市中醫醫院皮膚科醫師蔣曉蕾在接受《武漢晚報》採訪時介紹,沙土性皮炎在醫學上也被稱為摩擦性苔癬樣疹,常見於3歲至10歲的孩子,手背、手腕、手肘和膝蓋都可能發疹,一般呈淡紅色或正常膚色,若孩子為過敏性體質或濕熱體質,則可能會繼發抓痕、紅斑,甚至引發濕疹。家長切忌擅自在家用鹽水搓洗、用熱水泡、在破潰皮膚處用花露水等。
河南省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院皮膚科醫師李芳芳在接受《鄭州晚報》採訪時補充介紹,沙土性皮炎是皮炎病的一種,是皮膚對外界環境刺激的一種表現。孩子皮膚嬌嫩,玩沙子、坐在草地上、接觸肥皂水,甚至穿一些化纖類的服裝都可能引起沙土性皮炎,特別是在玩沙土時很容易發生。輕微的沙土性皮炎會出現瘙痒症狀,如果過分搔抓,可能會出現腫脹、糜爛、流水等感染症狀。
那麼,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有效預防沙土性皮炎呢?河南省人民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李振魯在接受《健康時報》採訪時表示,預防沙土性皮炎的最好辦法是不要讓孩子在沙土中玩耍,不要玩水,不要接觸能夠摩擦、刺激皮膚的物品,同時,家長要注意環境衛生。如果孩子不幸患上沙土性皮炎,家長也不要過度擔憂。沙土性皮炎一般在2周~4周左右就會逐漸好轉,家長可以在孩子患處外涂羌月乳膏或其它抗過敏藥膏,並在醫生指導下讓孩子服用扑爾敏、維生素C等。不過,對於皮膚出現紅腫、糜爛,炎症較重的患兒來說,家長應及時帶其去醫院就診。
本文由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皮膚性病科副主任醫師、副教授時岩進行科學性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