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常常有患者疑惑:有些病友與自己出現了同一部位的不適,或是得了同一種疾病,但是他們的治療效果更好,而自己則病情反復、療效甚微。其實,除了個人體質有所差異以外,這種情況可能是患者出現了心理障礙而導致的。今天,人民網科普中國聯合達醫曉護為大家解讀那些與軀體疾病息息相關的心理障礙,一起來看看吧。
2017年12月14日,在河北省邯鄲市光明南小學心理咨詢室,老師與學生交談。(郝群英/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8384或021-63519288。
軀體症狀障礙
軀體症狀障礙(Somatic Symptom Disorder)是以一種或多種軀體不適為主要表現的心理疾病。這種疾病的臨床表現並不局限於某個部位,其核心特征為“變”,即部位多變、性質多變,不適感可涉及全身各大系統多個部位,上至頭暈頭痛,下至手指(腳趾)酸脹麻木﹔可為明確的某個部位不適(如腰背痛等)﹔亦可為游走性不適﹔或為不符合解剖學特征的不適(如舌頭吊著、腦袋被棉花罩著等感覺)。
這類患者對軀體不適存在過度的擔憂,認為自己的軀體症狀是有威脅性的、有傷害性的,他們經常把自己的健康狀況想象得極為糟糕。因此,患者往往有“逛醫(doctor-shopping)”行為,即反復至醫院就診,多次檢查是否存在異常,在花費大量的精力和時間后,治療效果甚微,導致患者軀體不適持續存在。
根據《美國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第5版)》,軀體症狀障礙與其它軀體疾病通常同時存在。舉例說明,一位患者反復出現明顯的下肢酸痛,腰椎磁共振檢查顯示腰椎間盤突出,肌電圖等檢查均未發現其它病灶。然而脊柱外科醫生告訴患者,以目前椎間盤突出程度來看,不至於會出現如此嚴重的下肢酸痛。這種明確存在的軀體疾病難以解釋不適症狀的嚴重程度時,就需高度警惕軀體症狀障礙。
焦慮症、抑郁症
在門診中,有不少以軀體不適為主訴的患者由內外科門診醫生轉診至心理科,經過精神檢查、心理學量表評估后發現,患者存在明顯的抑郁或焦慮情緒,盡管患者就診原因僅僅是因為軀體不適。換而言之,這一部分患者的軀體不適感成為了“先鋒隊伍”,先於焦慮抑郁出現,同時也遮掩了焦慮抑郁情緒這個“根本”,因此,疾病難以發現,軀體不適久治不愈。
不僅如此,由於慢性疾病對生活及工作的影響,患者容易伴隨出現焦慮抑郁情緒,這對軀體疾病的治療、發展及預后均存在著顯著的負面影響。
總體來說,軀體疾病與心理疾病相互滲透,治療軀體不適時應關注自身情緒狀態,兩者之間的平衡才有利於治療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同濟大學精神病與精神衛生學專業研究生梁韻淋
本文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心理醫學科主任駱艷麗進行科學性把關。
“達醫曉護”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