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煙民群體中,有這樣一類人:他們似乎游離在煙民的邊緣,秉持“不拒絕、不戒斷”的態度,總認為自己抽煙沒有什麼癮,偶爾抽一抽也沒事。但事實上,這些“輕度煙民”對吸煙的認識根本不夠,這樣的想法甚至會造成更危險的后果。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5月30日,世倫橋社區聯合新華僑世濠幼兒園開展主題為“無煙世界 為了明天”的世界無煙日主題活動,宣傳“吸煙有害健康”,倡導無煙生活。
(許叢軍/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8384或021-63519288。
首先,尼古丁的成癮性僅次於海洛因和可卡因,屬於高度成癮性物質,即使是偶爾吸煙者也不能幸免,95%以上的吸煙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煙草依賴,抽上香煙的第一口,就已經邁出了成癮的第一步。因此,雖然“輕度煙民”嘴上說著“沒有上癮”,但其實已經在不知不覺中為煙癮所困,“不會上癮”這樣的觀點只是自欺欺人。
不僅如此,吸煙量也不是判定尼古丁上癮程度的唯一依據,尼古丁成癮性大小存在個體差異,吸煙量小不一定煙癮小,有不少人每天的吸煙量不大,但煙癮卻很大﹔或盡管不是時時煙不離手,但經常需要保持一定程度的尼古丁攝入。
其次,持續吸煙的“輕度”煙民往往因為身體暫時無恙而抱有僥幸心理,但殊不知長期、規律地吸煙,對身體的傷害隻增不減。因為除尼古丁外,每支卷煙燃燒都會釋放出4000多種化學物質,絕大部分對人體有害。而且吸煙導致的危害往往有較長的潛伏期,這些損害要通過客觀檢查(如肺功能、胸部CT)才能知道,不能僅憑自己感覺沒有什麼不適就認為吸煙沒有傷害。
最后,在戒煙方面,與決心戒煙並成功的煙民相比,抱著“偶爾吸一吸”心態的煙民也往往面臨著更高的風險。《中國吸煙危害健康報告》指出,吸煙者與不吸煙者相比,平均壽命約減少10年,而如果60、50、40或30歲時戒煙可分別贏得約3、6、9或10年的預期壽命,與持續吸煙者相比,戒煙者更少伴有疾病和殘疾。
目前國際上普遍採用的戒煙方法包括行為干預和藥物治療,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根據煙民的自身情況制定相應的戒煙方案,並採用科學的戒煙藥物輔助治療。此外,《中國臨床戒煙指南》推薦的三種一線戒煙藥包括伐尼克蘭(暢沛)、鹽酸安非他酮和尼古丁替代療法,都是有效且安全的戒煙藥物,已幫助眾多煙民擺脫煙癮,重獲健康。
作者: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上海科普作家協會健康專業委員會控煙組組長、中國控煙協會全國理事、博士周劍平
本文由中國科普作家協會醫學科普專委會主任委員王韜進行科學性把關。
“達醫曉護”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