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高三厭學、頹廢 “抑郁症測量表”能測出啥?

石邦俊

2018年09月28日14:04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在對待孩子心理健康的問題上,家長既不能放任不管,也不應該“草木皆兵”。有些家長拿著幾張所謂的“抑郁症測量表”,讓孩子回答幾個問題、做幾個判斷,便斷定孩子是否患有抑郁症,這種做法十分不妥。

點擊下載本組圖片

6月4日,貴州省榕江縣第一中學高三學生在堆滿書的教室裡上晚自習,備戰高考。 (王炳真/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3647或021-63519288。)

心理咨詢案例紀實

倩(化名)今年高三,出現了厭學情緒。媽媽給她做了各種量表的測試,認為她患上了嚴重的抑郁症,便為其購買了多種藥物。小倩拒絕服用藥物,於是,媽媽便帶小倩尋求心理咨詢師的幫助。

在心理咨詢室,心理咨詢師柳老師(化名)問小倩,“是我們單獨溝通?還是讓媽媽在一旁和我們一起溝通?”

倩猶豫一下,說,“單獨溝通吧。”隨后,小倩的媽媽被柳老師請到了另外一間咨詢室休息。

柳老師問小倩,“請問你希望和我談什麼呢?”

倩看向柳老師,笑著說,“我也不知道。我說不知道不是故意的,我真的不知道。”

柳老師溫和地對小倩說,“沒事,很多孩子都會這樣回答我。既然這樣,那我就先提問了。”

倩笑了,點點頭。

在和青春期孩子交談的時候,態度應該很真誠。柳老師繼續詢問,“你媽媽說給你做了一些測量表,然后認為你患了抑郁症。能不能談談你當時做這些量表時的想法與感受?”

倩回答,“在做這些量表的時候,我把它們當作宣泄情緒的工具,哪些選項負面,我就把它打勾。我很快就把量表做完了。后來媽媽說我患有抑郁症,我當時也沒有什麼感覺。我覺得我不是抑郁症,我可能對上高三有恐懼症。”

柳老師表示,“是什麼讓你對上高三有恐懼感?是某些人?還是學習?”

倩回答,“我也不知道。”

在兒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咨詢中,“不知道”“隨便”“差不多”等是他們常用的詞語。柳老師說,“不知道的確是真心話,但很容易遭到家長的誤解,認為這是一種故意對抗,對嗎?”

“是的,每當我說不知道的時候,我媽媽就會呵斥我說,既然不知道,為什麼不去好好上學。”倩回答,“但是我真的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情緒低落、煩躁、不願意上學,我總覺得沒有存在感。”

柳老師問,“我們一起來探究,好嗎?請問在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這幾個階段,你有不愉快的經歷嗎?”

倩回答,“幼兒園沒有,小學六年級有不愉快的事,初中是最讓我不愉快的階段。我初中的成績不太好,我覺得老師隻對好學生好。我很氣憤,為什麼我們和好學生交的學費一樣多,但卻得不到一樣的對待?我非常不喜歡我的初中。上高中以后,我的成績還行,但我擔心,自己在小學六年級和初中三年級的時候,都非常不開心,那麼高三會不會也發生一些倒霉的事情。每當想到這裡,我就感到心慌、難過,不想說話,甚至覺得活著好累,沒有意義。”

柳老師問,“你對小學六年級、初中三年級時發生的事情還有記憶嗎?”

倩回答,“小時候,爸媽工作忙,沒有時間照顧我,是一位親戚陪我長大的。后來,爸媽在家除了吵架就是吵架,在我十歲那年,他們離婚了,我和媽媽生活在一起。在我六年級的時候,我遭到了同學們的誤解,他們讓我向一位同學道歉,那時候我想,我父母都不管我了,你們憑什麼管我。之后,我經常會出現憤怒、害怕、擔心的情緒。初中三年級的時候,我們班有一位同學總是在上體育課的時候踩我的鞋,我和老師反映過很多次,但都沒有得到解決,這讓我很絕望,我覺得老師不重視成績不好的學生。同樣也在初中三年級,我和媽媽的關系也不好,幾乎天天都會吵架。小學六年級是升學年,初中三年級也是升學年,現在高中三年級了,我總感覺會有不好的事情發生,所以我很害怕去學校。”

柳老師說,“所以你擔心的不是學習,而是擔心有不愉快的事情發生,並擔心這些不愉快的事情會影響自己升學?”

倩回答,“是的。如果高三發生不愉快的事情,就會影響我的高考成績,我就上不了好大學。每當想到這些,我就感覺世界末日要到了。”

點擊下載本組圖片

6月4日晚,海南省海口市山高中學(高中部)舉行了一次別樣的“喊樓”釋壓活動。(郭志華 張緒棟/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3647或021-63519288。)

心理咨詢案例解讀

在倩進行第一次咨詢時,柳老師用了兩個小時,在傾聽中協助倩了解了負性事件,以及家庭對其認知、情緒等的影響,具體包括:

1.協助倩認識到在小學六年級時,父母離婚對她造成的潛在影響,她對同學們的某些行為會出現過度敏感的反應。

2.協助倩認識到在初中三年級時,她正處於青春期中期,主要表現為情緒焦躁不安、容易與父母發生沖突、對權威人物會出現無形的對抗、希望得到公正的對待等。

3.協助倩認識到在高中三年級時,她處於青春期后期,在處理同學之間的關系時,多了一份理性及感受他人情緒的能力,在這種情況下,與同學發生沖突的概率就會降低。

同時,柳老師制定了兩周做一次咨詢的方案,並明確了咨詢對象不僅隻有倩,還包括她的媽媽。

后來,倩的媽媽表示,倩變得情緒正常,能夠積極地上學了,晚上也能按時完成作業,而自己也在有意識地注意表達方式、語氣、語速、表情等,和孩子的關系有所改善。

由此可見,心理問題診斷需要綜合多種因素,僅憑幾張測量表不能斷定是否患有抑郁症,如果因此胡亂治療,非但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有可能造成更嚴重的危害。

柳老師在為厭學孩子的媽媽做心理咨詢。(石邦俊供圖)

心理咨詢師有話說

抑郁症是指一種不快樂的彌散性心境,被稱為“精神病理學中最常見的感冒”。認知、情緒和人際問題等都可能造成個體對他人的沖突和排斥,使個體感受到不公平,覺得不被理解,進而導致自我存在感降低、情緒調節出現困難等,這些都有可能成為抑郁症的誘因。

就兒童和青少年時期的孩子來說,出現心理問題或心理障礙絕非“一朝一夕之事”,除了生物、心理等因素外,還受家庭、學校、社會環境的影響。因此,判斷孩子是否存在心理問題、心理障礙、精神疾病等是一件很嚴肅的事情,根據幾種量表的測定結果就斷定孩子患有抑郁症的做法是不嚴謹的。

同時,每個人都會出現悲傷、抑郁、難過等情緒,孩子也不例外。孩子有了一些抑郁症的相關症狀,並不意味著孩子就患上了真正的抑郁症。對於兒童青少年心理疾病的診斷,需要充分收集相關信息,比如孩子的成長史、是否有抑郁症家族史、家庭是否健全、是否有生活和學習壓力、家庭關系是否存在嚴重問題等,而且還需要了解孩子關於自我和他人的信念等。在這個基礎上,結合量表測量,進行綜合分析后,才能謹慎給出初步診斷。

雖然不能隨意斷定孩子是否患有抑郁症,但如果孩子出現抑郁情緒、過激言論、異常行為等,且這些情況持續超過兩周,家長就應該提高警惕了,不要簡單地給孩子扣上“無病呻吟”的帽子,或認為孩子“長大后自己就好了”,這樣有可能錯過心理干預的最佳時期。正確做法是及時尋求專業心理咨詢師的幫助,以便做到早診斷、早干預。

作者:心理服務基層科普講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石邦俊

本文由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員高文斌進行科學性把關。

中國心理學會心理學普及工作委員會供稿

(責編:趙鵬、姚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