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草烏居然毒過砒霜?合理炮制才能降低毒性

王子喬

2018年10月05日07:13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秋冬季節,很多人喜歡使用草烏進補,就算知道草烏有毒,但也堅信隻要煮得好就肯定沒事,這導致了近年來我國多次發生草烏中毒事件。那麼,草烏是什麼?有哪些藥用功效?人們又該避免服用草烏后中毒呢?

 

點擊下載本組圖片

6月9日,蘇州國涵堂吳醫館工作人員為顧客配制中草藥。(王建康/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8384或021-63519288。

《中國醫藥報》介紹,據《中國藥典》2015年版記載,草烏為毛茛科植物北烏頭的干燥塊根,老百姓常說的草烏其實是毛茛科烏頭屬的一大類藥材的統稱。目前統計的烏頭屬植物在全國有211種,在雲南就有68種,常見的有黃草烏、紫草烏、滇西烏頭、雪上一枝蒿等等。據《昆明日報》報道,草烏在藥用中有祛風除濕、溫經止痛之效,可用於關節疼痛、心腹冷痛、麻醉止痛等,大多數情況用於非創傷性外用。

在眾多烏頭屬植物中,烏頭鹼毒性極強,人們口服后,其后果可能比吃砒霜更嚴重。《中國醫藥報》指出,口服烏頭鹼0.2毫克即可中毒,3毫克~5毫克即可致死。烏頭鹼的毒性甚至超過砒霜,超量使用會引起口唇和四肢麻痺、惡心、嘔吐等中毒症狀,對心臟毒性大,可導致心肌麻痺而死亡。

因此,未經專家指導,私自使用或食用草烏類藥材具有極大的風險。雲南中醫學院副研究員、碩士生導師馬曉霞在接受雲南網採訪時介紹,多數烏頭類藥材從外觀形態上很難區分,有時候連專家都很難直接分辨,需要借助專業技術才能進行鑒別,普通老百姓更是難以辯認,所以民間常常把所有品種的烏頭類藥材通稱草烏。人們往往並不能准確識別不同種類的草烏,更不可能識別其中的毒性成分和毒性大小。

既然草烏的毒性如此強,在制藥過程中該如何降低毒性並發揮其藥用價值呢?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鑒定教授劉春生在接受《健康時報》採訪時介紹,由於毒性很大,草烏在使用時通常要經過炮制(浸泡蒸煮)或配伍(將兩味以上藥物配合同用)的方法來降低毒性。《中國藥典》中提到,草烏的炮制方法如下:“取草烏,大小個分開,用水浸泡至內無干心,取出加水煮至取大個切開內無白心、口嘗微有麻舌感,取出晾至六成干后切薄片干燥”。另外,在烏頭類生物鹼中,雙酯型生物鹼的毒性較高,蒸煮炮制的過程可以促進水解,形成毒性相對較小的苯甲酰烏頭原鹼類。

新華網提醒,人們如果誤食了草烏,並出現口舌麻木、頭暈眼花、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心悸胸悶等中毒症狀,應立即採取簡易催吐方式,並盡早撥打120急救電話求救,或前往附近醫院就診﹔同時應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予以保存,並保護好現場。(王子喬)

本文由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門診部副主任醫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文化學后備學科帶頭人、中醫學博士、博士后宋歌進行科學性把關。

(責編:張萌、姚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