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婚並非你的錯 白頭偕老的夫妻關系是這樣建立的

王亞妮

2018年10月12日15:46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十一長假期間,未婚的大齡青年們可能過得並不舒坦。舉國同慶的日子同時也是結婚的好日子,有人說10月1日祖國生日,是結婚的好日子﹔10月5日是全民結婚日,各種朋友圈的婚禮視頻、照片充斥著我們的眼球。在這樣的情形下,有些人難免被逼婚。在現在的社會中,越來越多的人不願走入婚姻,對婚姻有一種恐懼心理,這究竟是一種怎樣的心理狀態呢?

我們先來談談這麼一個詞語——“親密關系”。在我們原生家庭中,爸爸媽媽之間的關系被稱為親密關系。簡單地說,就是妻子和丈夫兩個人之間的關系。

點擊下載本組圖片

2017年2月14日,在揚州市廣陵區民政局婚姻登記處內,工作人員給結婚証蓋鋼印。(孟德龍/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3647或021-63519288。)

親密關系是家裡面的“定海神針”,一旦親密關系出現了問題,最大的受害者是這個家庭中的孩子,這對孩子的心靈成長十分不利,尤其會影響孩子今后的婚姻生活。在我咨詢的過程中,一個孩子這樣跟我說:“我父母的痛苦婚姻影響了我,所以我發誓絕對不結婚。我認定,浪漫的愛情只是一種假象和陷阱,我依靠自己會過得更好,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可見原生家庭中親密關系對一個孩子長大成人后的影響很重要。所以,我想告訴大家,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一段美好的婚姻,如果做不到,那請給孩子一個好的離婚。

夫妻關系不和諧,經常爭吵,會讓孩子的安全感遭到嚴重破壞。在一個家庭裡面,父親是天,母親是地,父母吵架對於孩子來說意味著他的整個世界處於崩潰狀態,所以孩子感受不到來自爸爸媽媽的愛,感受到的永遠是指責。甚至有的父母會跟孩子說:“要不是生了你,我才不會跟他過呢,都是因為你。”如此一來,孩子潛意識當中會認為,我是不好的,我是不值得被愛的,所以沒有學會愛與被愛的能力,今后在自己的婚姻裡也始終無法幸福。安全感的本質是信任,所以一個人沒有信任感,潛意識裡總認為自己會被拋棄,他就會不斷反復地用行動去証明這一事實,潛意識的厲害之處就是能把想象變為現實,最終婚姻失敗。

在親密關系中,我們需要看到一些真相。男人和女人的思維特點是不同的,女人是感性的,而男人是理性的,每當發生爭吵時,兩個人都不在一個頻道上,卻吵得不亦樂乎。在這裡,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當與妻子吵架時,男人千萬不要離開,因為每當遇到這種情況,男人想的是如何避免戰爭,所以想要離開,讓女人自己冷靜一下,但是這種離開,給女人的心裡感受是被拋棄。所以這個時候,建議丈夫在不讓自己受傷的前提下,抱住你的妻子,說這句話就可以了:“老婆,我真的很在乎你,我很在乎這個家。”這就是我們要看到的真相,在親密關系中,女人談的是感受,那就給她感受,千萬不要講道理,因為家是講愛的地方,不是講理的地方。

那麼究竟如何建立和諧的夫妻關系呢?一個美國研究者做了一項研究,他發現所有婚姻幸福、白頭偕老的夫妻都有共同的特點:

第一,夫妻間要發展出處理沖突的能力。因為問題本身不是問題,如何面對才是關鍵。

第二,夫妻間要發展出“友情”,這樣我們才能放下我們頭腦中理想的對方,放下我們的期待。以朋友的身份相處,是對夫妻關系最好的保護。

第三,給感情賬戶“存款”,滿足對方的渴望。我們要知道,男人女人在婚姻裡面要的是什麼。在婚姻裡,丈夫需要的是感激、欣賞以及崇拜,也就是所謂的價值感﹔妻子需要的是安全感、重視以及被疼愛,也就是一種感覺。所以隻有我們滿足的對方的渴望,對方才會滿足你的期待。

原生家庭中,父母的相處模式給孩子的潛意識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如果父母不幸福,孩子也無法幸福。恐婚的人們大抵都缺乏安全感,對這個世界產生不信任感,認為自己不配擁有,不值得幸福,就像一個詛咒,一代代輪回。我們消極的童年經歷使我們披上一件有陰影的斗篷,這種時候我們就更應該愛自己,不斷地讓心靈成長,直至治愈發生。

作者:全國心理普及工作聯盟心理服務基層科普講師王亞妮

本文由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員高文斌進行科學性把關。

中國心理學會心理學普及工作委員會供稿

(責編:張萌、姚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