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0月19日電 骨質疏鬆症是絕經后女性及老年人的常見病、多發病。調查顯示,在我國50歲以上人群中,女性骨質疏鬆症患病率為20.7%,男性為14.4%﹔在60歲以上人群中,骨質疏鬆症患病率明顯增高,女性尤為突出。此外,骨質疏鬆性骨折也是老年人致殘、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然而,由於我國公眾對骨質疏鬆症的認知度不高,其對人體的危害性不被重視,導致骨質疏鬆症的就診率和規范治療率較低,許多患者直至發生骨折后才被確診。對此,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內分泌科主任夏維波在接受採訪時,為大眾詳細解讀了骨質疏鬆症的相關知識,以加強大眾對該疾病的早期篩查與防治意識。
7月3日,在浙江省東陽市,醫務人員在為群眾進行義診。(包康軒/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3647或021-63519288。)
骨質疏鬆症:“寂靜的殺手”
夏維波介紹,骨質疏鬆症是一種與增齡密切相關的疾病,常見於絕經后的女性和老年男性。由於人體內分泌激素的變化,隨著時間推移,易患人群發生骨量的丟失,逐漸出現骨組織微結構破壞,引起骨骼強度下降,容易導致骨折的發生。由於骨質疏鬆症的發生悄無聲息,多數患者在早期沒有明顯的臨床症狀,因此,骨質疏鬆症也被稱為“寂靜的殺手”或是“靜悄悄的流行病”。
早期的骨質疏鬆症無聲無息,但隨著病情進展,骨量不斷丟失,骨微結構破壞,患者可能腰背疼痛或全身骨痛,甚至活動受限﹔嚴重時,患者因椎體骨質疏鬆症骨折,可出現身高變矮、駝背等脊柱畸形﹔多發性胸椎骨質疏鬆症骨折可導致胸廓畸形,甚至影響心肺功能﹔嚴重的腰椎骨質疏鬆症骨折可能會導致腹部臟器功能異常,引起便秘、腹痛、腹脹、食欲減低等不適﹔骨質疏鬆症及其相關骨折也會給患者,尤其是臥床患者帶來巨大的心理創傷,常常表現為恐懼、焦慮、抑郁、自信心喪失等,對患者的生活能力和生活質量造成嚴重的影響,也給家庭和個人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
骨質疏鬆性骨折是指受到輕微外力,即人體從站立高度或低於站立高度跌倒產生的作用力,或日常生活中未受到明顯外力即發生的骨折,又被稱為脆性骨折,它是骨質疏鬆症的嚴重后果。骨質疏鬆性骨折最常見部位是椎體、髖部、前臂遠端、肱骨近端足踝、肋骨和骨盆等,研究顯示,大概有一半以上患者的脆性骨折發生在椎體,即椎體壓縮性骨折。一旦發生骨質疏鬆性骨折,再骨折的風險顯著增加。發生髖部骨折后1年以內,約20%患者會死於各種並發症﹔另外,即使手術很順利、康復不錯,仍有約50%患者致殘,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生活質量明顯下降。
骨質疏鬆症偏愛這五類人群
夏維波提到,骨質疏鬆症是一種受多重危險因素影響的復雜疾病,以下五類人群應加強對骨質疏鬆症的篩查與防治:
1.有髖骨骨折或脆性骨折家族史者﹔
2.絕經后女性﹔
3.老年人群,特別是身材偏瘦者﹔
4.生活方式不健康的人群,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體力活動少、缺乏日照、吸煙、過量飲酒和喝咖啡、營養失衡等﹔
5.患有某些疾病的人群,比如接受大量激素治療的風濕性疾病或哮喘患者、接受雌激素抑制治療的乳腺癌患者、接受雄激素剝脫治療的前列腺癌患者等。
此外,骨質疏鬆症的發病存在種族差異性,白種人患病風險最高,其次是黃種人,黑種人的患病風險最低。
夏維波表示,目前,我國老年人群骨質疏鬆症高發,除了增齡這一重要因素外,運動減少、營養不良、鈣攝入不足、維生素D缺乏等也是重要原因。
保持骨骼健康從這四點做起
談到骨質疏鬆症的預防,夏維波推薦大眾可以參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的“三減三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中關於“健康骨骼”的倡導內容:
1.重視營養。日常膳食中要攝入充足的蛋白質、鈣,這樣有利於強健骨骼。居民健康調查顯示,我國日常膳食中的鈣含量隻有400毫克左右,遠低於膳食指南中推薦的中老年人群每日鈣攝入量1000毫克,建議鈣攝入不足的人群多喝牛奶。此外,還需注意低鹽飲食,因為鹽攝入過多會加速骨骼鈣質的流失。
2.充足日照。建議大家在上午11:00到下午3:00間,盡可能多地暴露皮膚於陽光下,一般晒15∼30分鐘即可,每周兩次,以促進體內維生素D的合成,這樣有利於體內鈣的吸收。此外,充足的維生素D對於強健肌肉、調節心情以及預防某些其它疾病都有一定作用。
3.規律運動。運動對於維持正常肌力和骨骼的健康至關重要,尤其是對那些常常久坐不動的老年人而言,運動更有助於增加骨密度,減少骨折風險。此外,運動還可改善機體敏捷性、力量、姿勢及平衡等,減少跌倒風險。推薦老年人在平地上快走、戶外健步走、打太極拳或跳廣場舞等,沒必要非得做過強的負重運動。如果身體條件不好,也可以做一些強度低的阻抗運動,如腿部帶有阻力的屈伸、踢腿、上舉胳膊、腰部肌肉鍛煉等,目的隻有一個,就是增加運動量,改變太安靜的生活方式。
4.戒除不良生活習慣,比如戒煙、限酒、避免過量飲用咖啡等。
最后,夏維波表示,骨質疏鬆症可防可治,大眾不要被市面上琳琅滿目的保健品廣告誤導,高危人群應加強早期篩查意識,若身體出現了問題要去正規醫院就診、接受規范治療。
受訪專家: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內分泌科主任夏維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