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節天氣寒冷,人體新陳代謝遲緩,免疫力下降,很容易感染疾病。因此,秋冬季更應該堅持運動健身,這時候進行適量的運動,不僅能夠幫助身體驅除寒冷,對身體健康也非常有利。那麼,你知道“適量運動”中的“適量”到底是怎樣計算的嗎?究竟運動多少才算適量?
2015年2月7日下午,湖北省十堰市首屆“光豬跑”活動在五堰河道上舉行,五十多名跑步愛好者以近乎“裸奔”的方式快樂奔跑。(薛樂生/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8384或021-63519288。)
《健康時報》介紹,每周少於150分鐘的中等強度身體活動(如快走、慢跑、慢的游泳、娛樂性的打球等),或75分鐘的高強度身體活動(如快步、越野滑雪、比賽性質的打球等),即被認為是身體活動不足。
同時,國家體育總局於今年7月24日發布並推廣《全民健身指南》,針對不同人群、不同健身目標給予科學健身指導。《全民健身指南》建議,以“三二一”的運動原則規劃運動健身:“三”是指一周的運動安排中應該包括有氧運動、力量練習和牽拉練習三種運動方式,一次運動安排中可進行一種運動方式,也可以安排多種運動方式﹔“二”是指運動強度以中等強度為主,身體條件好的人,可以做大強度運動﹔“一”是指每天運動一小時左右。
針對不同人群,運動中“適量”的定義也有所不同。那麼,成人運動多久是適量的呢?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人至少每周有150分鐘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南京體育學院運動人體科學系徐凱副教授在接受《健康時報》記者採訪時說,150分鐘可以分配到每天運動30分鐘,這30分鐘可以連續進行,也可以分段進行,但是每次不能少於10分鐘。其中,有氧運動以每周3~5次為宜,如步行、慢跑、騎車、游泳等﹔力量練習以每周3次或隔天一次為宜,如俯臥撐、仰臥起坐等﹔柔韌練習可以每天都做。
對兒童、青少年來說,據《中國青年報》報道,按照教育部在2012年正式頒布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3至6歲幼兒應每天參加體育活動兩個小時以上,其中1小時應為具有一定強度的戶外運動。對此,國家兒童醫學中心、上海兒童醫學中心教授江帆在接受東方網採訪時建議,兒童青少年每日應進行至少累計60分鐘的中高強度身體活動,包括每周至少3天的高強度身體活動和增強肌肉力量、骨骼健康的抗阻活動。
本文由山西省太原市第七人民醫院骨傷科副主任醫師梁勇進行科學性把關,該專家擅長並熟練掌握多發骨折、骨盆骨折、關節內骨折及關節脫位的診斷、急診處理與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