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飛機就起不來?來看看易栓症如何引發血栓栓塞

夏樂敏

2018年11月13日15:29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一位38歲的男子坐飛機回來后,一走路便就覺得氣促,活動能力較從前大大減退,似乎與廢人無異。到醫院CT檢查后發現,他的肺裡已經栓塞了好幾個血管。其實這還算運氣好的,有些長途旅客下飛機時突然一陣眩暈,一頭栽倒就再也起不來了。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在歐美地區,肺栓塞是繼心腦血管疾病以及惡性腫瘤之后的第三號“殺手”。在我國,肺栓塞也常常“殺人如拾草芥”,即使僥幸不死也可能落下重殘。實際上,肺栓塞的根源與“易栓症”有關。易栓症不是單一疾病,而是指由於凝血因子、抗凝蛋白、纖溶蛋白等的遺傳性或后天獲得性缺陷或存在獲得性危險因素而容易發生血栓栓塞的疾病或狀態。引起血栓疾病涉及先天遺傳性與后天獲得性兩種機理,后者更為多見。

點擊下載本組圖片

2018年2月15日,在廣西省柳州市融安縣人民醫院重症監護室,醫護人員在搶救危重病人。(譚凱興�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3647或021-63519288。)

易栓症的典型表現為血栓形成,導致的血栓類型主要是靜脈血栓。在靜脈血栓形成中又以深靜脈血栓的危害較大。肺栓塞是深靜脈血栓常見和嚴重的並發症,也是靜脈血栓形成並導致死亡的主要原因。由於深靜脈血栓常發生肺栓塞,肺栓塞常源於深靜脈血栓,故目前將二者合稱為靜脈血栓栓塞症。此外,每一種獲得性易栓因素誘發靜脈血栓的危險度不盡相同。后天獲得性血栓危險因素主要包括:

1.年齡。年齡是最多見的獲得性危險因素,老年人靜脈血栓形成的危險性要比兒童高出近千倍。可能原因包括老年人活動減少、慢性病增多、肌張力減低、靜脈受損、凝血因子活性增高等。

2.長時間制動。在癱瘓、管形石膏固定、術后及久病臥床等情況下,由於通過肢體肌肉活動促進靜脈回流的功能受到影響,導致血流淤滯,易發生靜脈血栓。例如文章開頭提到的患者,這種長時間飛行后易發生靜脈血栓的現象被稱為“經濟艙綜合征”。凝血因子V基因Leiden突變、肥胖和口服避孕藥的患者發生旅行相關血栓的危險性更大。

3.手術和創傷。手術相關的靜脈血栓形成到目前為止在國內尚未引起足夠重視。據研究,如不採取預防血栓的措施,與手術相關的靜脈血栓發生率可達50%,由於大多無症狀或症狀輕微,易被忽視。

4.惡性腫瘤。腫瘤相關的血栓形成以及血栓性靜脈炎被稱為Troussear綜合征。惡性腫瘤患者中靜脈血栓形成的發生率高達3%∼18%。

5.口服避孕藥和激素替代療法。口服避孕藥問世於1959年,但是在1961年就有了因子宮內膜異位症口服避孕藥而發生肺栓塞的首例病例報告,后續又有不少相關報道。目前激素替代療法通常聯合應用1種雌激素和1種孕激素。最近不少研究表明,激素替代療法可使靜脈血栓的危險增加2~4倍。

6.妊娠和產褥期。據估計,年齡小於35歲的婦女妊娠期間急性深靜脈血栓的發生率約為0.6‰,年齡大於35歲者為1.2‰,是同齡非妊娠婦女的10倍。產褥期發生靜脈血栓的危險性亦增加,且比妊娠期危險性更高。妊娠期下肢靜脈回流障礙、多種凝血因子活性增高,活動減少等是易栓傾向的原因。

7.高凝血因子水平。凝血因子活性的正常范圍較大,一般在0.50~1.50。凝血因子水平一般在0.90(普通人群水平)之上就被認為是高水平。高水平的凝血因子可使靜脈血栓的危險性增加2~3倍。

8.抗磷脂抗體。抗磷脂抗體主要包括狼瘡型抗凝物和抗心磷脂抗體,是較常見的獲得性易栓症。抗磷脂抗體可出現於系統性紅斑狼瘡等免疫系統疾病,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抗磷脂抗體陽性率約為50%,抗磷脂抗體也可獨立存在。抗磷脂抗體患者血栓形成的發生率為30%~40%。血栓既可發生於動脈,也可發生於靜脈,但以靜脈為主,佔70%左右。抗磷脂抗體陽性患者發生靜脈血栓的危險性比正常人高約10倍。

通常情況下,僅存在1種血栓危險因素不容易引起靜脈血栓,但多種血栓危險因素同時存在時,靜脈血栓形成的危險性大大增加。

對於肺栓塞及深靜脈血栓患者,抗凝治療十分重要,並需要持續三個月以上,甚至終身都要抗凝。為了監測抗凝的效果有無過猶不及,患者要定期檢查凝血酶原時間等指標。如果栓子較大,要進行溶栓,如果太大溶不掉,就要做導管介入手術把血栓打碎吸走。如果發現下肢形成了深靜脈血栓,要即刻制動,以免栓子脫落,並且盡快行介入手術放置腔靜脈過濾器,即用一個網兜來阻擋可能流入心臟的栓子。被過濾器攔住的栓子可以在血流的沖刷下逐漸溶掉,即使血栓把過濾器完全堵住了,血液還可繞道側支循環途徑傳輸。

預防這種疾病主要需注意:加強一般人群的健康教育和高危人群的預防觀念﹔對危險人群來說,改變生活方式很重要,如戒煙、控制體重、適當運動、保持心情舒暢,飲食方面應注意減少膽固醇的攝入,多吃蔬菜水果,適量飲茶﹔乘飛機、車船長途旅行時,要多喝水,一方面可稀釋血液,另一方面還可借上廁所的機會多活動下肢,有條件時還可做旅行休閑操﹔下肢外傷或長期臥床時,要注意按摩下肢,防止血栓形成。 

作者: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寶山分院血液科醫學博士夏樂敏

本文由中國科普作家協會醫學科普專委會主任委員王韜進行科學性把關。

“達醫曉護”供稿

(責編:張萌、姚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