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氣候變化讓很多地方的冬季越來越冷,一些沒有及時改進保暖措施的人因此而凍傷。很多人凍傷后用各種各樣的民間方法來處理凍傷部位,結果非但治療效果不理想,有時甚至出現受傷程度越來越嚴重的情況。那麼。凍傷后應該如何處理呢?又該如何預防凍傷呢?
2015年2月3日,老山前線,解放軍第41醫院領導和和醫護人員檢查戰士凍傷的情況。(李偉明/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3647或021-63519288。)
首先,讓我們了解一下凍傷的處理方法。民間流傳一種用雪搓凍傷部位的土辦法緩解凍傷,還有人稱喝酒御寒防凍,那麼這些民間土辦法靠譜嗎?實際上,凍傷復溫急救時,嚴禁採用民間流傳的“冷水浸泡、冰雪搓揉、捶打按摩凍傷部位”等土辦法,那種做法復溫時間過長,效果很差,還容易再度凍傷﹔也不能用篝火、爐火等明火烘烤或用溫度高於50攝氏度的熱水浸泡,那樣過熱復溫會導致凍傷部位燒(燙)傷,加重組織損傷,會導致截肢等嚴重后果﹔更不能喝酒御寒,飲酒后可致外周皮膚血管擴張,加快肌體散熱,更容易凍傷。凍傷后的正確處理辦法是盡量脫離低溫環境、採取保溫措施、補充食物能量。凍傷不嚴重時,可用溫水迅速復溫,必要時及時就醫。
由於凍傷帶來的傷害很大,因此預防凍傷很重要。那麼,怎樣做才能預防凍傷呢?
1、防寒,鞋襪、衣物大小鬆緊適宜並保持干燥,皮膚暴露部分要保護,如使用口罩、手套、防風耳套等﹔另外,皮膚涂敷少許油脂,也有減少散熱的作用﹔
2、防濕, 要注意保持生活環境干燥,服裝、鞋、襪的干爽,潮濕后應及時更換。腳汗多者,可用溫熱水洗腳,擦干后,再用硼酸粉或滑石粉擦腳掌、趾間,以保持干燥﹔
3、適當運動,不要在太冷或者潮濕的環境中逗留時間過久,應避免長期靜止不動。特別是在戶外時,要適當活動,如搓臉、搓耳、搓手、跺腳等,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供血條件﹔
此外,雪天一定要減少外出時間。針對容易受凍的部位,如手足、耳朵、臉頰,早晚各做一次5∼10分鐘按摩,可按摩手指、手背、手心及面部等來增強局部血液循環。
本文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附屬(304)醫院八一大樓門診部主任彭國球進行科學性把關。專家擅長領域為健康養生類、臨床醫學類、心理醫學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