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患者是否可以捐獻器官?愛心不分疾病、年齡

馬琳

2018年12月14日08:32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器官捐獻於上世紀60年代在世界范圍內開始普及,然而在我國普及度還很低。《中國醫院》期刊2014年刊發的《我國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獻意願調查及影響因素研究》一文中提到,我國每年約有150萬人患器官功能衰竭,其中30萬人可以通過器官移植治療,然而,最終能幸運接受移植手術的隻有約1萬人。

說起器官捐獻,很多人不免會想起一個人,她就是姚貝娜。她曾經是優秀的歌手,也是個可愛的鄰家女孩,卻因乳腺癌不幸早逝。她捐出了眼角膜,作為留給這個世界“最后的禮物”。姚貝娜去世后2周,3名眼疾患者通過她的眼角膜重見光明,而剩下凍存的眼角膜還能至少救助兩雙眼睛。

或許有人會疑惑,癌症患者不是不能做器官捐獻嗎?姚貝娜也是癌症患者,為什麼能捐獻眼角膜呢?這裡面有一些小知識,需要科普一下。

中國人體器官移植技術臨床應用委員會主任委員、教授黃潔夫(右一)和北京協和醫院肝臟外科教授桑新亭(左一)在為患者進行肝移植手術。

(北京協和醫院肝臟外科 供圖)

其實,器官捐獻包括腎臟、肝臟、心臟、肺臟、胰腺、小腸等大器官和心臟瓣膜、骨、皮膚、角膜等組織的捐獻。大器官捐獻和組織捐獻的標准是有所不同的,而每個器官捐獻都有各自的標准。

《中華移植雜志(電子版)》2016年刊發的《中國公民逝世后捐獻供器官功能評估和維護專家共識(20版)》指出,腎臟、肝臟等大器官捐獻應排除存在對受者有致命威脅的系統性或感染性疾病,例如相關移植器官的慢性疾病、惡性腫瘤(顱內腫瘤除外)、感染性疾病、嚴重高血壓等。

而姚貝娜捐獻的眼角膜嚴格來說應屬於器官捐獻中的組織捐獻,《眼庫管理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行業標准》中指出,角膜捐獻需要排除急性病毒性肝炎、急性敗血症、HIV等感染性疾病及急性白血病、淋巴瘤等血液疾病,而並未將惡性腫瘤列為角膜捐獻的絕對或相對禁忌症。《中國實用眼科雜志》2015年刊發的《深圳眼庫582例捐獻角膜供體資料分析》一文中提到,負責姚貝娜角膜保存的深圳眼庫的角膜捐獻者中,超過半數為惡性腫瘤患者,他們中年齡最小的隻有11個月,年齡最大的95歲。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捐獻器官的愛心是不分疾病、年齡的。

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卡(馬琳 供圖)

那麼,如何表達器官捐獻意願呢?對於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如果願意逝世后無償捐獻器官救助他人,可以填寫《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表》。具體方法有以下幾種:

1.到當地紅十字會器官捐獻管理機構,填寫並遞交《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表》。

2.登陸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網站(www.codac.org.cn)或微信公眾號(中國人體器官捐獻),進行線上登記。

3.登陸“施予受”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網(www.savelife.org.cn)或支付寶搜索“器官捐獻”,進行線上登記。

登記完成,將獲得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志願實體或電子登記卡。

根據今年修訂的《中國人體器官分配與共享基本原則和核心政策》,登記成為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3年以上,若不幸患病,需要接受器官移植,同一分配層級內的肝臟、腎臟、心臟、肺臟移植等待者,在排序時將獲得優先權。在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獻者的直系親屬、配偶、三代以內旁系血親,也可以獲得這一優先權。如果器官捐獻者的捐獻意願發生改變,隨時可以變更或撤銷捐獻志願登記。在表達捐獻意願后,若要最終實現捐獻,要等到生命結束,通過嚴格的醫學評估並征求直系親屬的共同同意。器官獲取手術過程中,醫生將在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的見証下嚴格按照捐獻意願摘取器官。獲取器官由中國人體器官分配與共享計算機系統分配給器官衰竭患者進行移植。同時,手術醫生會仔細縫合,恢復遺體原貌,在場全體人員會默哀,並緬懷捐獻者。

作者:北京協和醫院外科醫生馬琳

文字審校:新華通訊社高級記者李柯勇

科學性主審:北京協和醫院骨科主任醫師、教授林進

《協和醫學雜志》推薦

(責編:趙鵬、姚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