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2月26日電 (趙鵬)今天,在由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承辦的“2018上海市醫學科普研討會暨復旦大學醫學科普研究所成立大會”上,全國首個醫學科普研究所——復旦大學醫學科普研究所正式揭牌成立。
上海市科委巡視員季曉燁(左四),上海市科協副主席梁兆正(右四),上海市衛健委副主任吳凡(左三),上海市醫學會常務副會長譚鳴(右三),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樊嘉(左二),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副院長孫遜(右二),中華醫學會科普部部長唐芹(右一),中華醫學會科普分會主任委員王立祥(左一)共同啟動復旦大學醫學科普研究所。(承辦方供圖)
上海市科委巡視員季曉燁,上海市科協副主席梁兆正,上海市衛健委副主任吳凡,上海市醫學會常務副會長譚鳴,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樊嘉,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副院長孫遜,中華醫學會科普部部長唐芹,中華醫學會科普分會主任委員王立祥等共同為研究所揭牌,見証了復旦大學醫學科普研究所的啟航。儀式上,季曉燁、譚鳴、樊嘉等為研究所所長董健、研究所專家委員會主席楊秉輝及研究所專家委員會的副主席、副所長頒發聘書。
復旦大學醫學科普研究所所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骨科主任、教授董健致歡迎辭。(承辦方供圖)
中山醫院的醫學科普工作始終走在全國大型公立醫院前列,也是國內少數已將醫學科普工作納入醫護績效考核體系的公立醫院之一。復旦大學常務副校長、教授桂永浩表示,這正是將復旦大學醫學科普研究所“坐標定位”中山醫院的原因,借此平台,能夠進一步使復旦各附屬醫療機構的科普力量凝聚在一起,形成科普的“復旦”品牌。“深厚的科普文化土壤和不斷創新的科普服務氛圍,是醫院不斷涌現健康教育和科普品牌的源動力。”樊嘉認為,設立專門的醫學科普研究所對於資源整合、專家庫建立、相關行業規范建立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當天的會議上,來自上海市各醫療機構、科普媒體的科普專家們還從如何鼓勵科普發展、如何吸引醫生加入科普陣營、新媒體時代的醫學科普傳播與科普融合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和交流。董健領銜團隊已經制作完成的針對青年白領、中老年、患者人群的6個部位,即頸椎、腰椎、肩關節、腕關節、膝關節、髖關節的健身操獲得與會專家一致肯定。據悉,該健身操由中山醫院骨科專家原創並示范領操,是國內首部成系列的全身骨關節健身操,計劃明年年初全部定稿並向公眾推出,基於此創作的健康科普書籍也正在編纂中,完成后將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樊嘉為大會致辭。
(承辦方供圖)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廣大人民群眾越來越關注健康和醫療問題。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要“從治病為中心轉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醫學科普工作正是重要抓手。中國科協公布的“中國網民科普需求探索行為報告”顯示,2018年第一季度中國網民科普搜索指數為20.96億,同比增長20.18%,環比增長11.25%,健康和醫療主題更是成為2017年科普搜索指數增長引擎。
2018上海市醫學科普研討會暨復旦大學醫學科普研究所成立大會現場
(承辦方供圖)
面對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健康和醫療科普需求,目前的科普宣傳仍然存在優質科普量少、學術主導不夠、規范管理不足等問題。董健介紹,復旦大學醫學科普研究所將搭建我國醫學科普的研究平台,在中國科普研究所的指導下,集合我國醫學科普優秀人才,積極整合醫學界、傳媒界及其它社會各界同仁的智慧與資源,吸納相關專家,組建權威的專家委員會﹔開展醫學科普學術研究,通過科普的學術化,將科普研究上升到理論高度,並進行醫學科普學術咨詢和提交政策建議、制定相關行業規范和標准﹔及時發布科學信息,阻斷虛假醫學健康信息的傳播,改變網絡上醫療和健康知識魚龍混雜,讓老百姓無所適從的狀況﹔加強醫學科普創作建設,實現科普內容的全面化、系列化、通俗化和形象化,切實滿足人民群眾對醫學健康知識的需求﹔加強科普人才梯隊建設,致力於建立一支踏實工作、富有激情與奉獻精神的醫學科普工作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