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寶寶之前,准媽媽們大多會學習嬰兒養護方面的知識,為迎接寶寶的到來做足准備。而有種說法卻稱“母乳可引起寶寶黃疸的產生”,這讓許多寶媽們產生了疑問。那麼,到底什麼是母乳性黃疸呢?母乳性黃疸產生后需要停母乳嗎?
2016年5月18日,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區稻香村街道朝陽社區挂牌成立社區“母乳喂養服務站”,邀請專業醫師向年輕育齡家庭及准媽媽、新媽媽家庭宣傳母乳喂養知識。(陳三虎/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8384或021-63519288。)
母乳性黃疸是與母乳喂養有關的特發性黃疸,其臨床主要特征是新生兒純母乳喂養后4~7天出現黃疸,2~4周達到高峰(血清膽紅素可超過256.6∼342.0μmol/L),10周后消退﹔停母乳3~5天,黃疸明顯減輕,且降低一半以上,若再次進行母乳喂養,黃疸可能再次出現,但多達不到原來程度,也可能不再出現。若孩子精神、食欲等狀況良好,無溶血或貧血表現,體重增長正常,則可以不用處理﹔如果情況嚴重建議去醫院,根據檢查判斷黃疸的真正原因。
母乳性黃疸可分為早發性和遲發性,早發性母乳性黃疸多由於母乳不足引起,由於攝入量少,新生兒代謝和腸蠕動會變慢,大小便次數減少,胎糞不能及時排出,而胎糞內大量膽紅素會被分解並在腸道重新吸收至血液,使血內膽紅素水平升高,從而發生黃疸﹔遲發性母乳性黃疸發生的原因尚不清楚,有認為是由於母乳中雌激素引起腸道內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活性增加,從而增加結合膽紅素轉變為未結合膽紅素並重吸收進入血液,血液裡膽紅素數量增加,導致嬰兒得黃疸加重或遲遲不退。
其實,母乳性黃疸發生率並不高,早發性母乳性黃疸可通過改善哺乳技巧、增加哺乳次數等方法,讓寶寶攝入足夠乳汁,這樣黃疸多半就會逐漸消退,無需停母乳。建議在寶寶出生后的頭幾天裡,每天應至少哺乳8~12次,這樣既可刺激母乳分泌的增加,盡快建立和寶寶需要協調一致的母乳喂養,也可減少母乳性黃疸的發生。如果懷疑寶寶是母乳性黃疸,應該找專家咨詢判斷和處理,不要隨便停母乳。
對於母乳性黃疸,治療時是否需要停喂母乳取決於黃疸的輕重程度,如果一般情況良好,肝功能正常,總膽紅素並不是太高,不會影響寶寶的生長發育,則不需停喂母乳﹔但是對於少數重度的母乳性黃疸的嬰兒,則應暫停母乳改用配方奶,並去醫院就診,以確定寶寶是否伴有其它疾病。在排除了可能的病因后,才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結合藍光和藥物治療,黃疸消退后即可給寶寶繼續母乳喂養。停母乳期間,哺乳媽媽同樣需要按時將乳汁吸空,保証泌乳,為寶寶再次母乳喂養做准備。
作者: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新生兒科主任醫師、中國醫師協會新生兒分會副會長、博士生導師教授劉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