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簡單的散步也有講究 散步時這些方式要避免

陸春振

2019年03月01日08:01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眾所周知,散步是一種十分有利於身心健康的活動,相較於跑步等運動方式,散步更加簡單,適用人群也更為廣泛。不過散步看似簡單,但也需要避免一些不當的做法,隻有科學地進行散步,才能達到健身的目的。那麼,散步時有哪些做法不利於身體健康?有哪些注意事項呢?

點擊下載本組圖片

2018年5月10日,在安徽省六安市,當地居民在河邊散步陳力/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3647或021-63519288。)

散步是日常生活中簡單易行的活動,基本不受年齡、體質、場地的限制,散步可以使全身的肌肉、關節等都得到適度的運動,運動量雖然不大,但對身體健康十分有益,還可以起到緩解壓力、舒緩緊張心情的作用。不過,在散步時有些做法並不合適,會對健康產生不利影響,這些不當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飯后馬上散步。飯后30分鐘內不宜散步,因為在剛吃完飯時,人體的血流會集中到胃,用以消化食物。如果此時開始運動,會使血液更多地流向骨骼和肌肉,使胃的血液供應減少,因而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2.含胸散步。含胸時肺部的舒展空間被擠壓,呼吸也會變得短促,容易影響心肺功能。長此以往,呼吸會越來越淺,使氣息在還沒有進入肺部時就被吐出,這樣不利於身體的供氧。同時背部若向前或向后傾斜會造成使身體失去平衡,使下背部承擔了額外的壓力,因而易引發關節疼痛。正確的方法應該是,散步時保持抬頭挺胸的姿勢,同時背部稍稍向后“收攏”,這樣可以防止肩、頸、背部出現疼痛,且眼睛要目視前方3~6米的地方。

3.東西帶得太多。散步時手裡不要拿太多東西,手持物品的重量過大可能會導致肩膀和前臂受傷。

4. 喝水不足。散步時每30分鐘至少喝1杯水,可以將水杯拿在手裡,或放在腰包裡。

5.走得很快,突然停下。散步最好從慢速走路開始,先以慢步模式走5分鐘,這樣會使流向腿部肌肉的血液增多,並使血液逐漸溫暖起來,在熱身運動后可以逐漸加速,增加能量消耗。在散步結束前的5到10分鐘,需再次採用慢步模式行走,讓身體逐漸降溫,如果突然停下,所有額外的血液會被泵入你的腿部肌肉及心臟,使人感覺頭暈和燥熱。

6.散步時步伐過大。如果是日常走路,用最舒服的步幅即可﹔如果是健步走,步幅可稍微大一些,但以不影響腳自然著地為宜,因為在邁大步時,通常是由大腿帶動小腿,這樣就會使腳重重地落在地上,發出“砰”的聲音,用這種姿勢走路,腳掌的緩沖力會變差,容易發生膝關節的損傷。

本文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附屬(304)醫院八一大樓門診部主任彭國球進行科學性把關。 

(責編:楊春艷(實習生)、姚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