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表哥打電話來“求救”,說自己家3個多月的寶寶簡直是磨人的“小妖精”,愛哭,不好好吃奶,睡覺要抱著睡,而且隻要媽媽抱,讓父母十分頭疼。而另一位同事的寶寶胖嘟嘟的,吃了睡,睡了吃,不“鬧人”。
相信媽媽們都希望自己能懷一個“天使寶寶”,這樣就省去了很多應對寶寶哭鬧的煩惱。所謂“天使寶寶”,就是生下來就好吃好睡,俗話說很好帶,媽媽不會太費心。但有些媽媽可能“ 不小心”生了一個“魔鬼寶寶”,天生愛發脾氣、愛哭鬧、不睡覺,總要媽媽操碎了心。那麼,有沒有方法可以讓孕媽媽懷一個“天使寶寶”呢?
2018年3月14日,專業護理人員為小寶寶進行撫觸體驗。(許叢軍/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8384或021-63519288。)
寶寶這些“天使”或“魔鬼”的氣質表現是由他們的感官能力、身體控制能力和自我安撫能力所決定的。那些感官敏感,如一點音量或光線的變化都會讓他不安的寶寶,或者躺在那裡完全找不到平衡感又無法自我安撫的寶寶,多半都是“魔鬼”型的。
首先,寶寶在胎兒期就有感官能力,即視覺、聽覺、觸覺、內耳前庭覺等,而感官能力的發展中,最重要的一項是內耳前庭的發育。顧名思義,內耳前庭位於內耳,它的主要作用是維持平穩和重心,接收處理外界信息及感知空間。睡眠時,內耳前庭負責過濾、處理信息,這樣人們才能睡得踏實。內耳前庭發育有偏差(如敏感或遲鈍)的寶寶,需要抱著才能睡著,放下就醒,睡覺還會挑環境,常有睡不安穩、翻身就會醒等特點。
既然內耳前庭這麼重要,那孕期要怎麼做才能更好地促進胎兒內耳前庭的發育呢?答案就是,孕期適量運動和規律作息很重要。那麼何為適量運動呢?對於非運動專業的媽媽來說,稍快步走,邊走邊說話時沒有氣喘的感覺就可以了。
其次,身體控制能力差是嬰幼兒腦神經發育不成熟所致。如果大腦對身體肌肉的控制處理不當,肌肉就會出現不必要的緊張或放鬆的情況,如新生兒出生時的蜷縮狀態、睡覺時的投降手、青蛙腿、反C字型打挺(即頭使勁往后仰,雙腿使勁往后蹬,腰背部彎曲緊張)、俯趴時的小飛機姿勢(俯趴時手腳離地張開繃緊,胸腹部著地)等。對此,媽媽在孕期和產后少焦慮,就能減少寶寶的身體緊張。若媽媽在孕期經常焦慮、緊張,寶寶出生后安全感也會較差、容易緊張﹔寶寶出生后媽媽經常緊張、焦慮,不知不覺抱姿緊張,也容易導致寶寶緊張。所以,無論在孕期還是產后,媽媽都需要保持一個放鬆的心態。
最后,寶寶的自我安撫能力與寶寶的感官能力和安全感有較大的關系,因此,在寶寶1歲前,帶養寶寶的人要幫寶寶發展感官能力,簡單來講就是多去外面看一看、聽一聽、接觸新鮮的東西,這些都能增強寶寶的自我安撫能力。
作者:南部戰區空軍醫院婦產科主治醫生賀繁榮
本文由中國科普作家協會醫學科普專委會主任委員王韜進行科學性把關。
“達醫曉護”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