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ICU,很多人會有一種“誠惶誠恐”的感覺,有些人甚至將其當做充滿了悲痛與希望的“神秘禁區”。對於被送入ICU搶救的患者的家屬而言,更容易因為焦慮、擔憂等產生許多疑問。那麼,ICU到底是什麼?ICU主要收治哪些患者?
2010年5月14日,在江蘇南通,兩位男護士(中、右)在重症監護病房忙碌。
(許叢軍/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3647或021-63519288。)
ICU是重症監測治療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英文的簡稱,在這個病房裡工作的醫務人員隸屬於一個新興的醫學學科,即重症醫學科(critical care medicine,CCM)。該學科致力於提高危重病人的治愈率,降低發病率和死亡率,其主要研究內容包括急危重病症疾病的發生、發展規律,各類先進的醫療監測與治療手段等。該學科依托的“陣地”便是ICU,而ICU主要收治的病人為急危重症患者,也就是老百姓常說的“被下了病危通知書的患者”。
目前,ICU收治的急危重症患者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經ICU救治,在短期內可獲得康復的急性、可逆、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不全患者。比如在嚴重車禍中出現外傷的患者、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等。
2.經ICU嚴密監護和治療可能減少死亡風險、有潛在生命危險的患者。舉例而言,對於一名需要接受肝膽外科手術的患者來說,如果在術前存在高齡、貧血、營養不良、肝腎功能受損等高危因素,或在手術中出現休克表現等,均可能直接導致患者在術后出現高危的生命風險。此時,手術醫師通常都會聯系ICU,並建議患者家屬在手術結束后將患者送往ICU進行監護及動態對症處理,以盡可能地降低患者的術后風險。
3.出現了急性加重且危及生命的狀況、經ICU積極救治可能恢復到原有狀態的慢性器官功能不全患者。以一名因患有中風而右側偏癱6年的患者為例,患者出現感冒症狀,並伴有持續發高燒、呼吸急促、咳嗽劇烈、沒有尿的表現,到醫院就診時,醫生考慮患者存在因重症肺炎、急性腎衰等隨時導致呼吸、心跳驟停的風險,因此,患者被緊急送入ICU進行搶救。ICU對此類病人的搶救方式通常為:在解決慢性器官功能不全疾病(例如中風后偏癱、慢性腎功能不全、慢性心功能不全、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基礎上出現的急性病因,以及該病因導致的急性器官功能受損,並在患者離開ICU前,盡量幫助患者恢復到急性發病前的慢性器官功能受損狀態,但這些患者仍然需要到專科(比如腎內科、心內科、呼吸科、神經科等)進行長期治療。
患者在到醫院就診時,接診醫生如果發現患者符合以上三種情況,均會緊急邀請ICU醫師會診。因此,如果來參與會診的ICU醫師明確向患者或患者家屬提出需要將患者轉入ICU救治的建議,患者及患者家屬一定要提高重視、積極配合,千萬不要因為一時猶豫而錯過最佳的搶救時機。
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佟琳
作者: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佟琳
主編: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副院長王雙苗、副主任醫師林顥、副主任醫師陳欣欣
學術支持: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義工“幸福銀行”醫普惠明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