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倒頭就能睡著,成年人才失眠、多夢?不,孩子們睡覺的煩惱絲毫不比大人少。3月21日是第17個世界睡眠日。記者走訪發現,睡不夠、睡不著在學齡期兒童和青少年中並不少見,而網上針對學生黨的“助眠神器”賣得相當火爆。
七成兒童青少年“欠瞌睡”
說起8歲兒子孩子的睡眠,家住湖北省武漢市的王女士覺得非常“鬧心”。兒子靖靖(化名)現在上小學二年級,小家伙是個慢性子,每晚寫作業雖有王女士和先生輪番上陣陪著,可大人越陪,他越磨蹭。
等寫完作業、洗漱完畢,靖靖上床時已經是10點多了。早上媽媽叫靖靖起床上學,他困得眼睛都睜不開。眼見兒子黑眼圈都快蓋過自己了,王女士心情十分焦慮,她苦笑著調侃說:“再這樣下去,我就快‘心梗’了。”
2016年,美國睡眠醫學會(AASM)首次發布了兒童和青少年最佳睡眠時間共識,認為6-12歲兒童睡眠時間為9-12小時。去年教育部印發的《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准》,明確“家校配合保証每天小學生10小時、初中生9小時睡眠時間。”“保証十個小時?最遲也要9點鐘上床睡覺,還要是不磨嘰的小孩,能倒床就睡的,這也太不可能了吧。”採訪中,不少家長是這樣的反應。小學生的10個小時不能保証,初中生9個小時睡眠時間就更難以實現了。
武漢兒童醫院兒童保健科李瑞珍主任透露,2017年,國家衛生計生委對兒童青少年睡眠狀況進行了專題調查,結果顯示,我國6-17歲兒童青少年平均每天睡眠時間為8.45小時,睡眠時間不足的比例為69.8%。
網上助眠神器賣得火
有的孩子睡不飽,還有的孩子還有入睡難的情況。加上如今孩子們幾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機,特別是小學高年級和中學生中,吃雞、王者等手機游戲頗為盛行,孩子們經常睡前再來幾輪,不僅擠佔了緊張的睡眠時間,電子競技游戲更讓大腦處於興奮狀態,造成入睡困難。
這樣一來,晚上睡不著,早上起不來,讓家長抓狂。而孩子睡眠質量差,負面影響顯而易見。李瑞珍主任介紹,兒童青少年睡眠不足,會導致精力不充沛、抽象思維和記憶力減退、影響身高、智力、容易生病甚至造成心理隱患等問題。
於是,一些心思活絡的商家看准了這個“商機”,多款“學生助眠神器”熱銷。記者查詢發現,有助眠足貼、中藥膠囊、助眠草藥枕頭、睡眠儀、白噪音助眠的催眠儀器等等。一款睡眠儀聲稱,能幫助孩子迅速入睡、提高睡眠質量。
一些家長的心態是:“就當補品給孩子買了,希望他睡眠質量好一點。”而李瑞珍主任介紹,這些東西療效不佳,更多的是心理安慰。她在門診中發現,很多家長發愁孩子晚上還精神抖擻,卻沒意識到自己做了一個壞榜樣——晚睡“拖延症”,一直刷手機。想要靠“神器”提升孩子的睡眠質量,無異於舍本逐末。
養好習慣家長要做表率
李瑞珍主任分析稱,專家門診接診的存在睡眠問題的患兒,大多由於家庭養育方式造成,包括家長的睡眠習慣﹔另外還有三成跟孩子的心理和身體健康狀況有關。
在現有條件下,除去病理性因素,如何能改善孩子們的睡眠質量?李瑞珍主任建議,首先,陪寫作業的家長自己要做好情緒管理,不要把焦慮“傳染”給孩子。在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后,及時“放手”,讓孩子盡快獨立完成作業,以免孩子焦慮情緒一直延續到上床。多與孩子溝通,緩解其精神壓力﹔其次,家長要做好表率,在家多看書少看手機和電視,養成早睡習慣﹔此外,還有一些生活細節可以“助眠”。晚餐孩子不要吃得太飽,臨睡前可以喝一杯牛奶、洗個熱水澡,冬天可以泡泡腳,聽聽柔和的輕音樂有助於睡眠。孩子睡眠區光線要暗,臥室應用厚的窗帘或百葉窗來隔絕室外的光線。
李瑞珍主任也提醒,孩子做作業晚,也可能伴有多動、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如有這方面的困擾,可以到醫院找專科醫生診治。(張沛 高琛琛)
受訪專家:武漢兒童醫院兒童保健科主任李瑞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