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則“女子感冒不就醫,喝‘神奇果汁’后離世”的消息引發熱議。消息中提到,某年輕女子生病后,拒絕就醫,靠喝“神奇果汁”治病,最終不幸身亡。該“神奇果汁”是否真有奇效暫且不論,但生病后不接受治療的行為確實不妥。
據調查,很多人不願意吃藥的原因是擔心藥物的不良反應,有些不法商家借此宣揚“藥物無用論”“藥物有害論”,聲稱“人體免疫系統就能對抗疾病,無需吃藥”。那麼,生病后到底需不需要吃藥?如何看待藥物的副作用呢?
生病后到底該不該吃藥?(郗若楠/人民網)
首先,讓我們來了解一下藥物治病的機理。在大多數人心中,吃藥治病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但倘若深究“吃藥為什麼能治病”,恐怕很少有人知道其中緣由。對此,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藥劑科副主任藥師張劍萍在接受人民網科普中國採訪時指出,“人體本身是一個復雜的化學反應體系,能夠合成、利用、代謝、分解各種化學物質,使得各種反應達到平衡。疾病產生的機理,就是這一連串反應中出現了失衡的情況。藥物進入人體,能夠促進、阻斷或干擾人體內部的反應,使失衡的反應‘改邪歸正’,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有些不法商家宣稱,生病后不需要服藥,因為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能夠“殺死”致病菌,所以疾病是可以“扛過來”的。張劍萍表示,“人體免疫系統是長期進化形成的,在某種程度內確實能夠消滅致病菌,這也是有些疾病能夠自愈的原因之一。但是,致病菌也是不斷變異的,人體免疫系統並不能免疫所有致病菌。舉例而言,流感病毒和普通感冒病毒隨時都在產生變異,對於新型的變異病毒,免疫系統可能還沒有來得及產生對應的抗體,也就沒有針對性的抵抗能力,進而也就無法消滅這些病毒。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借助藥物等治療手段幫助人體消滅致病菌。”
俗語有雲:“是藥三分毒”。很多不法商家借助這個概念,夸大宣傳甚至虛假宣傳藥物的副作用,讓不少百姓視藥物如“洪水猛獸”。那麼,如何看待藥物的副作用呢?“藥物的副作用是指應用治療量的藥物后出現的治療目的以外的藥理作用。簡而言之,一種藥物通常都有多方面作用 ,既有治療疾病的作用,也會產生一些其它作用,從這個角度來說,任何藥物都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但大家一定要對藥物副作用有一個清醒的認識,不必過於恐慌。”張劍萍介紹:
1.每種藥物的副作用在其說明書上都有詳細說明,一般分為常見副作用和罕見副作用,常見副作用包括頭暈、食欲減退等,這些副作用通常會在數日內消失,且發生率並不高﹔罕見副作用則主要發生於一些特殊人群中。醫生在開藥時會將服藥的相關注意事項告知患者。
2.與藥物的副作用相比,疾病給人體帶來的危害通常更大、更嚴重,所以患者應該“兩害相權取其輕”,遵照醫囑服藥。
3.藥物的副作用通常不是必然發生的,也未必會在所有人身上發生。
4.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大部分藥物的副作用將會越來越少。
此外,“吃藥后出現不良反應的情況未必都是由藥物本身的副作用引起的。”張劍萍提醒,“舉例而言,在合格藥物的常規使用中,如果使用方法、使用劑量不當,患者也可能出現不良反應。因此,患者在吃藥時一定要謹遵醫囑,切勿自行變更用藥方式、調整用藥劑量等。”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藥劑科副主任藥師張劍萍
受訪專家: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藥劑科副主任藥師、“達醫曉護”6e藥師雜志主編張劍萍
協助審核:中國科普作家協會醫學科普專委會主任委員王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