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動脈狹窄可引發卒中 教你幾招有效預防

金永健

2019年04月04日08:29  來源:人民網-人民健康網
 

北方春天,天氣忽冷忽熱,近期就經歷了幾輪降溫升溫過程,幅度可達到十度以上。在這種忽冷忽熱,氣溫不穩定的時候,正是腦卒中的高發時期。存在卒中危險因素的中老年人此時應特別注意,預防卒中發作。 在引發卒中的危險因素中,頸動脈狹窄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

什麼是頸動脈狹窄?

頸動脈是存在於人體頸部兩側的主要動脈血管,是將血液由心臟輸送到頭面部的大血管,也是腦的主要供血血管之一。 很多中老年人,由於年齡增加,血管老化,血脂沉積,會逐漸形成動脈粥樣硬化,再加上一些如高血壓、高血糖、吸煙、酗酒等不良因素,都會加重動脈粥樣硬化。

久而久之,血液脂質、雜質沉積附著於頸動脈血管壁,頸動脈內膜逐漸增厚,形成斑塊,甚至出現鈣化、潰瘍等,造成頸動脈管腔變窄,血流變慢,這就是頸動脈狹窄。

腦缺血的症狀表現

比如耳鳴、眩暈、黑矇、視物模糊、頭昏、頭痛、失眠、記憶力減退、嗜睡、多夢等症狀。如果是頸外動脈狹窄則可能導致眼部缺血,表現為視力下降、偏盲、復視等。

頸動脈狹窄的危害

短暫性腦缺血發作

導致一過性的局部神經功能障礙,一般是短暫性、可逆性的,一般發病后24小時內恢復,發病無先兆,恢復后無后遺症。

可能引發缺血性腦卒中

通常表現為一側肢體感覺障礙、偏癱、失語、腦神經損傷,嚴重者出現昏迷等。此外,還有一種情況是頸動脈斑塊脫落,隨血流進入腦內,堵塞遠端動脈血管,造成急性腦梗塞,非常危險。

頸動脈狹窄治療中的常見誤區

1.很多人聽信偏方、秘方,認為所謂的方劑可以溶化斑塊,而不及時就醫,延誤了病情,使頸動脈狹窄逐漸加重。患者一旦發現頸動脈狹窄應該及時到正規醫院接受規范專業治療。

2.很多人觀念趨於保守,懼怕開刀。其實頸動脈狹窄,有的適合保守治療,有一些是需要手術治療的,患者應該積極接受。

3.卒中相關防治指南中,都明確把頸動脈內膜剝脫術作為頸動脈粥樣硬化性狹窄的首選治療方式,支架置入術隻作為不適合剝脫術時的備選方案。

應對頸動脈狹窄,預防卒中,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保持合理的飲食,均衡的營養,適度的鍛煉,愉悅的心情等。應多吃蔬菜水果,補充膳食纖維,少吃油膩、辛辣、刺激食物,控制體重,避免肥胖,嚴格控制血壓、血糖、血脂水平,戒煙限酒等。不僅中老年人,年輕人也應該積極防控。

對於頸動脈輕度狹窄患者(狹窄小於50%),應到正規醫院接受專業內科藥物保守治療,防止粥樣硬化進一步加重,防止頸動脈斑塊脫落而造成腦梗死。另外,還應包括對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進行藥物控制,定期復查,至少半年復查一次。

對於有症狀性的中重度頸動脈狹窄和無症狀性的重度狹窄患者,符合手術指征的,應積極接受頸動脈內膜剝脫術治療。這是可以達到去除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重建正常管腔和血流的方法,已經成為治療頸動脈狹窄的首選方案。而對於頸動脈完全閉塞的患者,根據情況一般需要顱內外血管搭橋手術治療。

對於不能接受內膜剝脫術治療的頸動脈狹窄患者,可以考慮頸動脈支架置入術。術后,患者需長期服用抗血小板藥物和穩定斑塊藥物。

我們應加大腦血管疾病預防知識的科普宣傳,向患者清楚告知頸動脈狹窄的危害,盡早清除頸動脈血管內的“垃圾”,降低腦梗塞發生的風險,以免在出現嚴重腦中風后才來就醫而喪失最佳治療時機。 

專家簡介:

金永健,航空總醫院神經外三科主任 , 主任醫師,教授

出診時間: 周一、二全天門診

擅長:頸動脈狹窄的內膜剝脫手術,偏頭痛的顯微血管減壓治療,煙霧病的聯合血管搭橋手術,腦血管狹窄、腦梗塞、腦供血不足、動脈瘤的神經介入及微創手術等。

本文由航空總醫院神經外三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金永健進行科學性把關。

(責編:趙鵬、姚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