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帕”不怕:為你解讀帕金森病的那些事兒

王明宇

2019年04月11日14:51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每年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帕金森病並不是一個新名詞,但很多人仍然對其不甚了解。有的人覺得:“帕金森病就是老年痴呆症。”還有的人認為:“得了帕金森病就失去了希望”。今天,就為大家解讀一下帕金森病的那些事兒。

點擊下載本組圖片

2019年3月4日,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在為一位患有帕金森病的老人喂水。(葛宜年/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3647或021-63519288。)

什麼是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是常見的中老年神經系統變性疾病,主要病理改變為:中腦黑質多巴胺能神經元變性死亡,引起紋狀體多巴胺含量顯著減少,進而致病。帕金森病多在60歲以后發病,是繼心腦血管病、腫瘤之后的中老年人“第三殺手”。

據統計,全球約有450萬帕金森病患者,將近一半在中國,七成以上患者在就醫前甚至不了解帕金森病。數據顯示,中國帕金森病患者出現症狀后就診時間平均延遲半年以上,近半數患者在一年之內難以確診。值得注意的是,帕金森病診治越晚,病情進展越快,用藥劑量越大,副作用越明顯,患者生活質量差,家屬往往也身心俱疲。

帕金森病的主要表現是什麼?

帕金森病的典型表現包括運動症狀和非運動症狀。運動症狀可總結為“抖、僵、慢”三個字:

1.抖即“靜止性震顫”,是指手、胳膊、小腿等部位不由自主地抖動。早期常從一側上肢遠端開始,表現為手指像在搓丸子或數鈔票一樣運動,逐漸擴展到同側下肢及對側肢體,晚期可波及下頜、唇、舌以及頭部。肢體靜止時明顯,活動時顫抖減輕或停止,這是帕金森病震顫的最主要特征。

2.僵即“肌肉僵直”,是指肌肉變得緊繃,活動時感到僵硬、沉重、不靈活。面部肌肉運動減少,眨眼減少,表情呆板,像是戴了一副面具,醫學上稱為“面具臉”。

3.慢即“運動遲緩”,日常生活中穿衣、刷牙、洗臉等動作變慢,寫字困難,筆跡彎曲,越寫越小,醫學上稱為“小寫症”。行走時起步困難,一旦邁步,身體前傾,重心前移,步伐小而越走越快,不能及時止步,即“慌張步態”。

非運動症狀主要包括嗅覺減退、失眠、便秘以及認知障礙、抑郁、幻覺等。

不少人常常將帕金森病和老年痴呆症,即阿爾茨海默病相混淆。事實上,阿爾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是截然不同的兩種疾病。阿爾茨海默病患者非常健忘,甚至連最親近的人和最熟悉的事情也會忘記﹔帕金森病患者則看起來並不“痴呆”,他們只是表現為行事沖動且刻板。

得了帕金森病該怎麼治?

目前,帕金森病尚無根治方法,但通過系統的藥物治療和及時的手術干預,患者的生活質量能夠大大提高。帕金森病本身並不致命,影響患者壽命的往往是其並發症,如肺炎等。因此,患者及時接受治療非常必要。《中國帕金森病治療指南》明確提出:針對帕金森病,需要採取全面綜合治療的理念,同時強調“早診斷、早治療”的原則。治療大致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心理。約40%的帕金森病患者伴發抑郁,親友的陪伴和專科醫生的疏導是治療的基礎。

2.藥物。有些藥物能夠補充外源性多巴胺,有些藥物能夠增加多巴胺的神經活性,有些藥物能夠抑制多巴胺,需要醫生在具體診斷的基礎上為患者選擇合適的藥物。

3.手術。患者可接受腦深部電刺激術,通過立體定向技術將腦起搏器置入特定的神經核團,並在術后進行神經調控以改善症狀,具有微創、可逆、可調節的特點。

4.康復。適當的運動不僅能保持肌肉力量和神經敏感性,還能緩解便秘與失眠。

5.護理。要注意日常生活中的細節,比如保持家中光線適宜、在床邊安裝護欄、在浴室做好防滑措施等。

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神經外科醫生王明宇

作者: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神經外科醫生、中國科普作家協會醫學科普創作專委會青年學組委員王明宇

審核: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功能神經外科主任、碩士研究生導師連世忠

學術支持:中國科普作家協會醫學科普創作專委會青年學組

(責編:趙鵬、姚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