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真菌”並不新 做好預防,合理用藥是關鍵

尹莉娜 袁婷 鄧睿

2019年04月15日08:31  來源:人民網-人民健康網
 
原標題:“超級真菌”並不新 做好預防,合理用藥是關鍵

10年前,它在日本一位患者的外耳道中被首次發現,后來在人的血液、尿液、呼吸道等部位,它的蹤跡都被覓到。它是耳念珠菌,學名為耳道假絲酵母菌。近兩天,它因 “超級真菌”的稱號而“霸屏”。

4月11日,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網站發布通告稱,目前全球各個大洲均有耳念珠菌感染病例報告,截至2019年2月28日,美國共有587例確診病例報告,我國也曾有少量病例報告。此外,受“超級真菌”消息影響,聯環藥業、魯抗醫藥等多支“成分股”,近日均出現股價波動。

“超級真菌”真的“超級”可怕嗎?人民健康通過採訪發現,“超級真菌”的“殺手锏”是其侵襲性和抗藥性,它對於普通公眾的健康威脅較低,公眾無需恐慌。比起對公眾健康的實質威脅,它的資本炒作意義其實更大。

“超級真菌”並不新 10年前已被發現

根據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1日在官網發布的消息,所謂“超級真菌”,實名為耳念珠菌(Candida auris),是一種可以在住院病例中引起嚴重感染的真菌。

耳念珠菌並非新近出現的新型菌種。北京市疾控中心的資料顯示,耳念珠菌2009年在日本首次被發現,但通過對儲存的念珠菌進行回顧性檢測,耳念珠菌其實在1996年、在韓國曾出現。

耳念珠菌之所以被冠上“超級”之名,與其侵襲性和抗藥性有關。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普內科主任醫師馬序竹,日前在人民好醫生平台上解釋了耳念珠菌的“超級”性。

馬序竹認為,一方面,耳念珠菌屬於侵襲性真菌,可以侵入血液,感染心臟、腦等人體重要器官,容易在醫院和老人護理機構等地方傳播,導致重症患者的死亡﹔另一方面,它可能對多種抗真菌藥耐藥,常用的抗真菌藥有時對它不起作用﹔且它很難被識別出來,存在被誤報為其他念珠菌種的可能。

不過,就我國目前而言,耳念珠菌產生的健康威脅並不嚴重。國家衛健委抗菌藥物臨床應用與細菌耐藥評價專家徐英春日前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耳念珠菌在國內發生仍屬個案,也不是短時間集中爆發。同時,中國耳念珠菌耐藥情況並不嚴重,稱中國地區的耳念珠菌為“超級真菌”並不准確。北京市疾控中心官網公告指出,健康人通常不會感染耳念珠菌,因此耳念珠菌對於普通公眾的健康威脅較低,公眾不必恐慌,也無需採取特殊的預防措施。

即使是耳念珠菌感染主要累及的住院病例人群,也無須擔心無藥可用。藥學專家認為,耳念珠菌主要對氟康唑耐藥,目前大部分耳念珠菌感染病例可使用棘白菌素類抗真菌藥治療,對於多重耐藥耳念珠菌感染病例,可使用高劑量多種抗真菌藥聯合治療。

“超級細菌”概念已炒作過多次

“真菌”和“細菌”是不同的病原體類型,“超級真菌”概念此前雖較少出現,但“超級細菌”的概念對公眾來說並不陌生。

本網檢索發現,近年來有關超級細菌的概念曾出現過若干次。2015年,有媒體報道稱“廣州地鐵系統檢出超級細菌——耐甲氧西林的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可致死”﹔此外還有耐多藥肺炎鏈球菌(MDRSP)、萬古霉素腸球菌(VRE)等,均曾被報道為“超級細菌”。

本網檢索發現,每次此類消息出現后,相關概念股都出現短暫地快速漲停。但事實上,所謂“超級細菌”隨后均被証實存在夸大成分,實際並非無藥可用,該細菌也並未對公眾健康造成普遍影響。

這一次“超級真菌”消息曝出后,聯環藥業、魯抗醫藥、海王生物等“超級真菌”概念股均有大幅上漲。4月10日,多家A股涉菌公司股價出現不同程度上漲,有幾隻醫藥股直至漲停。但隨著更多信息公布,特別是4月11日收盤后,有多家上市公司發布澄清公告稱沒有涉足“超級真菌”的相關藥品生產或研發,4月12日開盤后,前幾日大漲的幾隻概念股均表現出下跌,跌幅不低於6%。

不恐慌但要做好預防,合理使用抗菌藥是關鍵

雖然不需恐慌“超級真菌”,但不能不重視預防“超級真菌”產生。究其根本,耐藥性真菌、耐藥性細菌產生的一個原因,是抗菌藥物的不合理使用。幾天前,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發布了《關於持續做好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工作的通知》,從優化抗菌藥物管理模式、提高抗菌藥物合理應用能力等方面,部署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工作,要求保証醫療質量,遏制細菌耐藥。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藥學部主任丁玉峰接受本網採訪時介紹,抗菌藥物是指治療細菌、支原體、衣原體、立克次體、螺旋體、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病原的藥物,抗菌藥物不合理使用易對人體健康造成較大危害,且可能導致細菌耐藥,甚至誘導產生“超級細菌”,使有效的抗菌藥物效果變差,或者完全無效。

合理使用抗菌藥,才能讓抗感染治療的防線更加牢固。早在2012年,原衛生部就出台了《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標志著我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邁入法制化、制度化軌道﹔2016年,原國家衛生計生委等14部門聯合制定了《遏制細菌耐藥國家行動計劃(2016-2020年)》,把細菌耐藥問題上升到國家層面進行戰略部署和安排。

近年來我國相繼出台多項干預管理措施,抗菌藥物合理應用問題越來越受到各級醫院及衛生行政管理部門的重視。據《中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報告2017》顯示,我國臨床抗菌藥物使用率逐年下降,住院患者和門診患者的抗菌藥物使用率均降至世衛組織建議的30%以內。

受訪專家: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普內科主任醫師馬序竹、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藥學部主任丁玉峰

(責編:張萌、張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