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因教育孩子產生沖突?良好的教養方式是這樣的

桑紅

2019年05月14日14:11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最近有很多關於孩子出現心理問題而採取極端行為的新聞,讓讀者觸目驚心,也給為人父母的我們敲響了警鐘。父母也曾是孩子,而未曾經過任何學習和考試,就成為了父母。父母願意為孩子付出,甚至是自己的生命。那麼,我們該如何培養孩子,做更好的父母呢?下面就讓我們來談談,良好的教養方式是怎樣的?夫妻教養方式不一致時我們應該怎麼做?

教養方式是指家長教育撫養子女的過程中出現的一種行為傾向,它是對父母各種教養行為的特征概括,是一種相對穩定的行為風格。

在心理學界,被普遍認可的教養方式有四種類型:

1.專制型。採用專制型教養方式的父母會要求孩子的行為服從,認為管教不嚴會慣壞孩子,不能忍受孩子對規則提出異議,對於孩子不恰當的行為會採取懲罰的方式,最典型的就是“棍棒底下出孝子”,對孩子缺乏熱情和關愛。採取這樣方式培養出的孩子可能會恐懼、膽小、自卑、冷漠、懦弱、缺乏自信。

2.權威型。採用權威型教養方式的父母同樣對孩子有期望和高要求,但是與專制性不同的是,權威型的父母會以溫和的方式對孩子提出要求,尊重孩子的意見,樂於傾聽孩子的想法,鼓勵他們表達自己的想法並且參與討論,會營造一種和諧民主的家庭氛圍,對孩子良好的行為,則表現出真心的支持和肯定。這種教養方式會使孩子親切溫和、情緒穩定和深思熟慮、獨立、有較強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喜歡和人交往並具有一定的社會責任感。

3.溺愛型。採用溺愛型的教養方式的父母對孩子的規則和要求非常少,無條件的滿足孩子的要求,這樣的教養方式培養的孩子會依賴、任性、沖動、自私、做事沒有恆心和耐心,形成一系列不適合社會要求的行為習慣和性格特征。

4.忽視型。採用忽視型教養方式的父母對孩子漠不關心甚至排斥孩子,他們不對孩子提出要求和准則,對孩子缺少愛和教育。在這樣的教養方式下,孩子可能自控能力差、消極、目中無人、自以為是,這樣的孩子在青少年時期很容易發生不良的行為問題。

很多的時候,父母的教養方式不一致甚至發生沖突,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首先,我們應該清楚的是,父母因為孩子的問題發生沖突甚至大打出手的時候,作為孩子會非常自責、恐懼,認為自己不好才讓父母吵架。所以良好親子關系的基礎是良好的夫妻關系。

其次,我們需要了解為什麼會起沖突。因為夫妻雙方來自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其不同的原生家庭也會塑造出他們不同的性格。夫妻生活在一起久了,交集非常多,難免出現不一致的情況,還需要雙方多一些理解和寬容。

此外,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夫妻要了解彼此的教養方式和行為習慣。例如,如果孩子在學校被人欺負,回家后向父母哭訴,你可能會事先知道,你的愛人會說你的孩子膽小不爭氣,那麼在他生氣訓斥孩子之前,你要想辦法阻止愛人的行為。

2.夫妻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需要控制情緒,並做到事后溝通。當著孩子的面,如果因為教育觀念不一致而發生沖突,需要雙方克制自己的情緒,事后再對孩子的問題進行商量和溝通。

3.父母不要讓孩子判斷大人的觀點,讓孩子判斷父母誰對誰錯,這樣對孩子的成長不利。父母和孩子是一對一的關系,需要保持清晰的界限。

4.找到愛人教育孩子中優點,並且當面說出,這樣不僅鼓勵了愛人,還讓對方覺得自己是受到尊重的。用前文提到的例子來講,孩子在學校受欺負,愛人訓斥孩子膽小,其行為的最終目的是想培養孩子的勇氣,和更有效的人際處理方式,當看到了愛人情緒背后的積極面,就要用更恰達的方式傳遞出來。這樣,愛人就可能會意識到自己行為中不恰當的地方。

夫妻的教養方式對孩子的影響非常深遠,它是青少年人格形成的重要影響因素。夫妻雙方教養方式不一致並不是嚴重的問題,如何應對才是更重要的。在孩子面前,能處理好問題的父母,可以培養人際關系良好的孩子。做更好的父母需要愛心和耐心,更需要父母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去看待、去尊重。

作者:吉林省長春市心理醫院(長春市第六醫院)精神科主任醫師桑紅

“達醫曉護”供稿

(責編:張萌、張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