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營養周:如何科學地食用蔬菜、水果呢?

陳永麗

2019年05月16日13:09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今年5月12日~18日是全國第五個“全民營養周”,主題為“合理膳食、天天蔬果、健康你我”,重點提倡經常吃蔬菜和水果。那麼,如何科學地食用蔬菜和水果呢?

點擊下載本組圖片

2019年4月14日,在上海市靜安區五月花生活廣場,群眾在挑選蔬菜、水果等商品。(金漢昕/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3647或021-63519288。)

為什麼要天天食用蔬菜、水果?

蔬菜、水果水分多、能量低,是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和植物化學物質的重要來源。蔬菜、水果能夠保持腸道正常功能,調節免疫力,降低肥胖、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的發病風險。同時,由於水溶性維生素、膳食纖維等營養素不能在體內駐留,所以需要天天攝入蔬菜和水果,以滿足人體對這些營養素的需求。

蔬菜和水果雖然營養多多,但也不是攝入越多越好,要適量攝入。《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成年人要“餐餐有蔬菜、天天有水果”。蔬菜推薦每天攝入300克~500克﹔水果推薦每天攝入200克~350克。

如何科學地食用蔬菜?

在選擇蔬菜時,要盡量選擇新鮮的蔬菜,而且要多樣化。蔬菜分為根莖類(比如土豆、萵苣、胡蘿卜等)、瓜茄類(比如冬瓜、南瓜、茄子、西紅柿等)、葉菜類(比如白菜、菠菜等)、花菜類(比如西蘭花、菜花等)以及鮮豆類。每餐盡量搭配食用類別不同的蔬菜,且應多選擇深色蔬菜,佔比應為蔬菜總攝入量的1/2。

其中,深色蔬菜就是指葉片或果實顏色比較深的蔬菜,比如深綠色、紅色、橘紅色、紫紅色的蔬菜。這些深色蔬菜富含鈣、鐵、胡蘿卜素,還含有色素物質和芳香物質,常見的深色蔬菜有菠菜、芹菜、西蘭花、茼蒿、韭菜、西紅柿、胡蘿卜、南瓜、紫甘藍、紅莧菜等。

值得一提的是,一定要選擇新鮮的蔬菜,且不要將蔬菜,特別是葉菜類蔬菜放置太久。在加工蔬菜的時候,應秉持如下原則:現洗現切、現切現炒、急火快炒、現炒現吃,這樣可以減少水溶性維生素和某些植物化學物質的流失、氧化、分解等。

如何科學地食用水果?

水果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核果(比如杏、桃等)、仁果(比如蘋果、梨等)、漿果(比如草莓、葡萄等)、瓜果(比如西瓜、哈密瓜等)、柑橘類(比如橙子、桔子等),各類水果的營養成分有所不同。

大家在選擇水果的時候,應搭配選擇不同類型的水果,以實現營養素的互補。選擇水果時也要選擇新鮮的水果,盡量選擇應季水果。需要注意的是,喝果汁不能代替食用水果,因為當水果被榨成果汁、攪拌成泥之后,營養成分會有一定程度的流失。

山西省健康教育中心主管醫師陳永麗

作者:山西省健康教育中心主管醫師、中國科普作家協會醫學科普創作專委會青年學組委員陳永麗

審核:山西省健康教育中心主任、主任醫師董海原

學術支持:中國科普作家協會醫學科普創作專委會青年學組

(責編:趙鵬、姚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