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條關於學校讓男生、女生分區就餐的消息在網上引發熱議。據報道,某高中要求男生、女生在學校餐廳分區域就餐,而且還在餐廳中間放置“就餐區指示牌”,校方稱此舉是為了防止學生早戀。那麼,如何看待這種現象呢?
2015年6月7日,在貴州省某中學,高考考生在學校食堂吃中餐。
(楊代富/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3647或021-63519288。)
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教授蘇彥捷和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員張侃在接受人民網科普中國採訪時均表示:這種做法非常不明智,而且沒有必要。
關於早戀的問題,蘇彥捷認為,“社會由個體組成,個體之間存在一定的人際關系和人際交往。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來說,處於青春期的學生,生理變化會使其關注異性之間的交往和親密關系,這是這一階段的發展特點和基本規律。”張侃表示,“從醫學和生理學的角度來說,男女之間產生傾慕之情,是人生長的自然過程,並不是人為可控的。分區就餐並不能真正阻止異性學生交往,反而有可能觸發學生的好奇心,最終適得其反。家長和老師要做的,是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
如何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呢?蘇彥捷表示,“首先,男生和女生交往並不一定代表早戀,如果他們相互之間有好感,學校和老師應該讓他們知道,怎樣相處會更好一些,比如告訴他們,‘現在大家都還不成熟,過早地做出決定並不合適’等。”
張侃則表示,“學校和老師應該讓學生明白,學會與異性交往、產生情感是美好的事情,但人在每一個生命階段,都有這一階段獨特的、重要的人生任務需要完成。比如在該上學的時候,如果不好好學習,未來就可能無法過上更好的生活,也就無法給愛人提供更好的生活。戀愛與成長並不矛盾,要學會平衡。”
當然,作為學生,也應該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張侃建議,“青少年學生要考慮自己的終身發展,要有人生目標和定位,做對自己、家人、社會有用的人。同時,要注意尊重他人,在與有好感的異性交往時,要尊重對方的感受。”
受訪專家: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教授蘇彥捷、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員張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