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常疼痛、活動時有彈響?警惕盤狀半月板損傷

郭樹章

2019年05月21日13:53  來源:人民網
 

近日,門診來了一位中學生,他在打球時不慎致傷膝關節,當時並未在意,近一個月來仍然出現疼痛、不適等症狀,並且經常在走路時出現關節“卡”住的現象。就診時,醫生經過檢查初步,考慮為半月板損傷。為了穩妥起見,醫生給患者開了一張膝關節核磁檢查單,結果顯示右膝外側盤狀半月板損傷。家長很疑惑:“我們經常聽說半月板這個名詞,但盤狀半月板是指什麼?還有非半月形的半月板嗎?”其實,在門診中我們經常會碰到一些膝關節疼痛、活動時有彈響的患者,經核磁檢查被診斷為“盤狀半月板損傷”。

盤狀半月板是怎麼回事呢?顧名思義,盤狀半月板不像正常的呈月牙形的半月板,而比正常的半月板大且厚,尤其是在體部呈盤狀,因而得此名。實際上,它是半月板的一種異常形態,嚴格意義上講不能被稱為半月板,而應被稱為盤狀軟骨。

示意圖(“達醫曉護”供圖)

盤狀半月板出現的原因尚不清楚,有的學者認為,它是軟骨盤發育障礙造成的,也有人認為是出生后,在幼兒時期逐漸發育形成的。盤狀半月板在不同地區或種族之間的發病率差異很大,其中,在歐美發病率不到1%,但在我國、韓國和日本的發生較高,並且男性發病率高於女性。發病患者多為青壯年,左右兩膝發病率相近。

盤狀半月板未受傷前,患者多與常人無異,少數可在屈膝等活動時發現膝關節有彈響。多數患者是在膝關節受傷拍片時發現的,事實上這種半月板是“殘疾”半月板,運動中其發生撕裂的可能性較正常半月板更大一些。

正常的半月板橫斷面呈楔形,可緊密填充在股骨髁的球狀面和脛骨平台的平面之間,配合關節囊起到穩定關節的作用。而盤狀軟骨則呈圓形、方形、盤形、腎形等不同的形狀,將股骨關節面和脛骨關節面完全隔開,不能起到正常半月板的楔形填充作用。

盤狀半月板表面不光滑,有的邊緣附著堅固,因而在關節內活動受限,在活動過程中各種應力的作用下極易受傷、發生磨損、變性或撕裂。而有些盤狀半月板與關節囊的連接較為疏鬆,甚至在其后半部就與關節囊徹底分離,沒有連接,以至於一些簡單的運動,如跑步等也有可能使盤狀半月板離開原來的位置,卡到關節的前方,導致膝蓋伸不直或者卡到關節的后方導致腿彎不下去,這種情況多見於兒童。因此,如果發現小孩子的膝關節突然伸不直,要考慮到盤狀半月板損傷的可能性。

生活中,沒有症狀的盤狀半月板可以不用治療,隻要加強肌肉訓練,盡量避免損傷就可以了﹔有症狀的盤狀半月板應該盡快進行手術治療,這也是唯一有效的辦法。在微創關節鏡下做半月板成形術,可以將盤狀半月板修剪為近似正常半月板的形態,這不僅能消除盤狀半月板所產生的症狀和體征,也保存了半月板傳導載荷的功能,使膝關節的生物力學狀態接近正常狀態,也能夠防止晚期退行性變。

作者:中國人民解放軍新疆軍區總醫院創傷骨科副主任醫師郭樹章

“達醫曉護”供稿

(責編:張萌、姚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