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被激烈的鬧鐘鈴聲或別人粗暴的方式喊醒,然后雙眼無神,不在狀態,甚至會大發雷霆。那麼,為什麼這種“殺傷性叫醒”方式讓人反感呢?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
起床是一個過程,在被叫醒的那一刻,我們的大腦需要完成一系列轉換:環境安全檢查→潛意識切換→神經系統啟動→四肢蘇醒。當潛意識接收到“醒來”的指令后,它會先檢查一下周圍環境是否安全,如果安全感很充足,才會平穩醒來。
“殺傷性叫醒”往往使用粗暴的方式打斷正常的起床程序,因而帶來糟糕的體驗。《健康時報》指出,人在睡眠中對環境的安全感要求非常高,“殺傷性叫醒”往往會剝奪這種安全感,潛意識在檢查環境時就覺得不安全,於是人在極度不安、恐慌、焦慮的環境中醒來,就會出現一些防御行為,比如攻擊叫醒人,冷漠麻木,或者情緒崩潰,也就是大家熟知的“起床氣”。
所以,“殺傷性叫醒”方式並不可取,很容易令人在潛意識中形成深層的驚悚,導致神經系統的紊亂,輕則讓人變得渾渾噩噩,重則會變得很有攻擊性,長久下來容易帶來神經或心理的問題。
現代人起床困難是一個普遍現象,需要有一定的時間和環境來喚醒“起床”意識。那麼,什麼樣的叫醒方式才是最健康最有效的?不妨採用溫柔的鬧鐘鈴聲。相較於粗暴叫醒方式,溫和叫醒方式對人體影響較小,因此應該選擇溫和的、刺激性小的方式來達到“叫醒”的目的。最溫和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由遠到近、由弱到強的鬧鐘鈴聲,比如鳥鳴、水流,或自己喜歡的輕緩音樂,能逐漸喚醒意識。
起床氣,在心理學上被稱為“睡眠慣性”,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博爾德分校教授肯尼斯·賴特表示,睡眠慣性會削弱判斷力、記憶力、反應速度、警覺性,人的注意力會降低,甚至連開燈之類的小事都辦不到。哈佛大學醫學院研究表明,睡眠慣性通常要2~4小時才完全消失,認知能力才能恢復到正常水平。因此,要避免起床氣的影響,就要調節入睡和起床的周期,使之盡量接近自然醒。
本文由解放軍第三七一醫院心理咨詢中心二級心理咨詢師李獻紅進行科學性把關。專家擅長婚戀情感咨詢、情緒管理、青年少不良行為改善、職場減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