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便秘,相信人們都不陌生,不少人甚至正經受便秘的折磨。當人們發現自己便秘后,大多數人一般不會太在意,往往採取讓其自行緩解的方法處理。但殊不知,有些便秘可能是身體發出的危險信號,如果不及時治療,將會嚴重威脅健康。那麼,排便不暢時,如何判斷是否為便秘呢?
便秘表現為排便次數減少、糞便干硬和排便困難。其中,排便次數減少指每周排便少於3次,排便困難包括排便費時費力、排出困難、排便不盡感以及需手法輔助排便等。如果出現這些情況,可大致判斷為便秘。
便秘根據病因可將其分為功能性便秘及器質性便秘。功能性便秘是在排除器質性疾病等其他因素的便秘,主要原因有以下六點:
1.進食量少或食物缺乏纖維素,對結腸運動的刺激減少。
2.排便習慣受干擾或抑制,如時間、地點、生活條件改變、精神因素等。
3.長期濫用瀉藥造成對瀉藥的依賴,停止使用則不易排便。
4.結腸運動功能障礙,如老年體弱、活動過少、腸痙攣(如腸易激綜合征)致排便困難。
5.腹肌及盆肌張力不足,排便推動力缺乏,難於將糞便排出體外。
6.臨床上有患者在其他疾病治療中,應用嗎啡類藥、抗膽鹼能藥、鈣通道阻滯劑、神經阻滯藥、鎮靜劑、抗抑郁藥、含鈣或鋁的制酸劑等使腸道肌肉鬆弛,從而引起便秘。
器質性便秘則是指腸道發生了相應的病變后,導致便秘症狀的發生,主要的腸管病變原因有以下四種:
1.直腸與肛門病變引起肛門括約肌痙攣,排便疼痛造成懼怕排便,如痔瘡、肛裂、肛周膿腫和潰瘍、直腸炎。
2.結腸良性或惡性腫瘤、各種原因的腸梗阻、腸結核、先天性巨結腸等。其中:
(1)結腸良惡性腫瘤。便秘多發生於左半結腸腫瘤患者,伴有腹痛、便血或粘液血便,偶可觸及左側腹部腫塊,出現以上症狀需提高警惕。
(2)腸梗阻。可伴有嘔吐、腹脹、腹痛、肛門停止排氣症狀,腸梗阻原因多樣,可見於腹腔手術后、梅克爾憩室、腸道腫瘤、腹壁疝等。
(3)腸結核。表現為便秘或腹瀉或二者交替,伴有腹痛、腹部腫塊、以及全身症狀如低熱、盜汗、乏力、消瘦等。
(4)先天性巨結腸。先天性疾病,患兒常表現為生后24小時胎糞排出延遲、肛指直腸肛門狹窄環、便秘腹脹、甚至出現小腸壞死性結腸炎等嚴重並發症。
3.腹腔或盆腔內腫瘤的壓迫,如子宮肌瘤。
4.全身性疾病使腸道肌肉鬆弛、排便無力,如尿毒症、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低下。
便秘的原因多種多樣,診斷識別程序復雜,所以面對醫生診斷時,要遵從醫囑,仔細排查,不能武斷地自己做出“沒有事““是小事”的結論,以免貽誤病情。
作者:上海市東方醫院急診外科主任醫師陳國庭
本文由中國科普作家協會醫學科普專委會主任委員王韜進行科學性把關。
“達醫曉護”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