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中的脾、胃是不同概念 它們之間是什麼關系?

張聲生

2019年08月02日08:11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中醫上有“五臟六腑”之稱,五臟是指心、肝、脾、肺、腎﹔六腑是指胃、大腸、小腸、膽、膀胱、三焦,五臟和六腑之間是緊密聯系的。

事實上,中醫的脾胃和西醫的脾胃不是一個概念,西醫的脾胃僅僅是一個器官,是解剖結構。而中醫的脾胃指脾經和胃經,是功能的概念。其中,胃為“太倉”﹔脾胃共同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

脾的生理功能:1.主運化,運是運輸,化是消化吸收。脾具有運化水谷精微和水濕的功能。實際上就是脾對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和運輸的功能和將人體多余的“水濕”排出體外的功能。2.主升清,升,上升、輸布和升舉﹔清,指水谷精微等營養物質。脾主升清,指脾具有將水谷精微上輸心、肺以及頭目,並通過心肺輸布營養全身。3.主統血,統,即統攝、控制、約束之意。脾主統血,是指脾能夠統攝、控制血液在脈管內運行,而不致溢出脈外的作用。中醫認為如鼻出血、便血、月經過多等可能都是由脾虛導致的。

胃的生理功能:1.主受納水谷,受納是接受和容納之意,儲存糧食。胃主受納是指胃接受和容納水谷的作用,正因此中醫上認為胃為水谷氣血之海。2.主腐熟水谷,腐熟是飲食物經過胃的初步消化,形成食糜的過程。初步消化以后,有利於脾的消化吸收。

脾是升,胃為降。中醫講:“飲食入內,游益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食物進入胃裡以后,通過初步的消化,營養物質通過脾的功能就被吸收了,吸收以后,上歸到肺,肺朝百脈,把營養物質輸送到全身各個位置。胃把食物送到十二指腸,十二指腸進一步吸收營養,然后通過胃降的功能把沒用的東西送到大腸,再排除到體外。脾、胃兩者互為表裡,密不可分。也可以說沒有正常的胃降就不會有正常的脾升。

作者: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首席專家、消化中心主任醫師張聲生。專家擅長慢性萎縮性胃炎癌前病變、胃腸癌、潰瘍性結腸炎、難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消化不良、腸易激綜合征、便秘的治療以及中醫的虛証、疲勞調理等。

本文由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心身醫學科主任、主任醫師張捷進行科學性把關。

(責編:吳曉琴、張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