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美顏就“見不得人”?或是“體象障礙”惹的禍

劉加林

2019年08月07日08:17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每個人都會在乎自己的外貌,但當一個人對自己的外貌過度關注,總覺得自己太丑,所有照片必須經過美顏或濾鏡后才能分享給別人,而且這種焦慮甚至開始影響到自己的社交活動和生活,那麼,這很可能是患上了“體象障礙”。什麼是“體象障礙”?患上“體象障礙”應該如何正確對待呢?下面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吧。

“體象障礙”是指個體客觀存在某種輕微的外貌缺陷或並不存在缺陷,但覺得自己外表丑陋,並過分糾結,最終出現病態的重復性行為,包括抓撓皮膚、看皮膚科醫生或尋求整形等。

患上“體象障礙”有什麼表現呢?“體象障礙”患者通常會過度關注自己的“缺陷”部位,經常反復照鏡子、反復對比測量,或通過某種特殊的打扮來掩飾“缺陷”部位,有的甚至反復去做整形手術,但常常不滿意,一般的勸說很難改變其想法。多數患者自卑、自我不接納,存在社交回避行為,他們的生活、工作、學習受到了一定的不良影響。

若患上“體象障礙”,患者應該如何正確對待呢?對於深受“體象障礙”折磨的人來說,首先要認識到“體象障礙”是一種心理障礙,需要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早期治療效果會更好。患上“體象障礙”應該採取哪些措施呢?首先是心理調節,包括識別和改變錯誤的認知﹔改變不良行為習慣,建立正常的生活方式﹔提高心理素質,學會自我接納,把注意力放在自我建立上,增強社會適應能力等。如果存在明顯的焦慮、抑郁症狀,建議接受精神科醫生的診療,必要時可以配合抗焦慮和抑郁的藥物進行治療,以減輕焦慮、抑郁情緒和減少排斥自我體象的重復行為。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接納自己本身的樣子是解決“體象障礙”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徑。若過多地美顏、修圖,長期通過修飾過的圖片來認識自己,就可能會對自己的外表產生過高、不太恰當的預期。所以,與其通過美圖自欺欺人,不如學會自我接納,並通過健康飲食、健身鍛煉,讓自己擁有健康的心理和體魄。

本文由北京市回龍觀醫院精神心理科副主任醫師凌筍昂進行科學把關。

(責編:耿文華(實習生)、張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