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區分荨麻疹和濕疹 中醫教你內因、外因綜合判斷

張蒼

2019年08月08日08:54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荨麻疹和濕疹都是很常見的皮膚病類型,日常生活中該如何區分?中醫教你內因、外因綜合判斷。荨麻疹有一個比較顯著的特點,來得快去的也快。如果皮膚上的包塊和瘙痒能在48小時內自行消退,那麼可以基本判斷為荨麻疹。反之如果症狀已經連續出現了兩天以上,那麼荨麻疹可以大概率排除在外。此外,荨麻疹可自行消退,濕疹無此特點。

濕疹的五個典型表現:1.皮損多樣化:發生濕疹后出現的皮膚外觀損傷表現非常多樣化。可以表現為斑疹,即充血的紅斑﹔丘疹,即鼓起來的小疙瘩﹔水泡,裡面有亮晶晶的液體﹔還有丘疱疹,鼓起來的疙瘩上面有一個小水泡。如果時間發展長了,可能被搔抓出現糜爛,摸上去有液體。如果液體很多,還會結痂。2.對稱性:雙側肢體或軀干部位同時出現的,大多數要考慮是濕疹。3.瘙痒性:皮膚病的常見症狀之一就是瘙痒,濕疹也不例外。4.“濕”字特點:“濕”強調濕疹這種疾病有液體的傾向,有糜爛的傾向,有滲出的傾向,即使無糜爛或滲出,僅為腫脹,我們也可通過思維知道這是皮膚底下水分、液體積聚過多了。5.反復發作:這是慢性濕疹的特點,即便當年治好,第二年還有可能同一時間、同一位置再次發作。

荨麻疹隻有一種表現形式:“風團”。“風”是快速變化的,游走的。不局限於某個部位發作,可能游走出現在腿部、腹部、肩部等全身各個部位,時起時消。“團”描繪的是一種扁平隆起的狀態,這兩個合在一起是在短時間內出現、短時間內消失一種扁平隆起的皮損,這種皮損就叫“風團”。同時它沒有對稱性、沒有明顯的液體滲出傾向。

從中醫的外因、內因上考慮,二者有哪些區別?濕疹發生的外因是潮濕,比如坐臥冷濕之地、淋雨卻沒有注意及時換衣服都會引起濕疹的表現。內因是陽氣不足,其中最關鍵的是脾虛。脾主濕,脾虛后不能正常處理水液,這些水液有可能停留在胃腸裡,表現為腹脹、拉肚子﹔有可能停留在外在的皮膚,變成一個個水泡、糜爛、滲出、結痂,形成濕疹的表現。荨麻疹發生的內外因主要是風。外因為外風,包括溫度變化,外界風吹。內因為內風,如五臟六腑、氣血、陰陽之間某一方面的不足或者某個經絡、部位,氣、血、津液阻塞,導致人體的氣血津液陰陽不能正常運行而出現風象,出現風團。

作者: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皮膚科副主任、主任醫師張蒼。專家擅長中醫皮科理論體系構建,研習《傷寒論》《神農本草經》。臨床關注重慢性荨麻疹,頑固銀屑病,大疱性皮膚及內科常見病疑難病診治。

本文由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首席專家、消化中心主任,主任醫師張聲生教授進行科學性把關。

(責編:吳曉琴、張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