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腸疾病起病隱匿,缺乏特異性的臨床症狀,加之長約5m的小腸游離於腹腔內,被腸系膜束縛形成多個復合腸袢,走向迂回重疊,遠離口腔和肛門,以至於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小腸疾病的診斷水平遠落后於胃腸道其他部位,是診斷的盲區。
實際上,常規小腸檢查的方法無法滿足臨床診斷需要。常規的檢查,如小腸鋇餐造影檢查、CT或MRI檢查、核素掃描、選擇性動脈造影及普通推進式小腸鏡,無論在敏感性、特異性、檢查范圍或患者耐受性方面都無法滿足臨床診斷需要。
不過,檢查方法的不斷更新讓小腸不再是診斷的盲區。膠囊內鏡的問世是小腸疾病診斷中的重要進步,其檢查范圍、病灶檢出率及患者耐受性較傳統檢查方法有了明顯提高。但由於其移動不可控制,捕捉圖像過程存在盲區和遺漏,圖像清晰度和准確度也無法和常規內鏡比擬,無法行活檢作病理檢查,不適用於有腸道狹窄或梗阻等情況。
新出現的雙氣囊小腸鏡檢查通過上下進鏡結合的的方式可完成對整個小腸全面、徹底、無盲區的直視檢查,圖像清晰,操作精確,可在直視下對可疑病灶活檢、定性診斷以及簡單的即時治療,如活檢鉗小息肉切除、藥物噴洒或注射等。目前其已成為小腸疾病的重要診治手段。但雙氣囊小腸鏡檢查仍是一種創傷性檢查,技術要求高,檢查時會給患者帶來不適感,有造成小腸穿孔、出血的風險。
腹腔鏡探查術與開腹探查術是醫生的最后防線。其中,腹腔鏡探查術創傷小、探查范圍廣、腹腔影響小、術后恢復快,診斷的同時可進行根治性治療,對小腸疾病的診斷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已逐漸取代了開腹探查。
有了這些先進的檢查手段,可以說,小腸疾病已不再是診斷的盲區。
作者:解放軍總醫院第七醫學中心普通外科副主任醫師崔偉
本文由解放軍總醫院第七醫學中心普通外科副主任醫師陳光進行科學性把關。專家擅長普通外科常見疾病的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