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腎結石怎麼辦?了解一下“腎臟打洞取石”

盛旭俊

2019年08月19日09:20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腎結石成為現代人的高發病、常見病之一,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醫學水平的提高,腎結石的微創手術已日趨成熟。經皮腎鏡碎石取石術是指從患側腰背部打一個直徑約5mm~10mm的小洞,直達腎臟內部,在影像系統支持下,醫生通過電視屏幕運用激光等方式進行碎石取石,我們簡單稱其為“腎臟打洞取石”。

不是所有的腎結石都適合該手術,這需要根據腎結石大小、形態、位置等因素綜合評估。雖說是微創手術,但手術后還是需要加強自我管理,配合醫生完成治療,才能快速順利康復出院。

術后出血是最需要關注的問題之一。通過腎臟實質打洞進入腎盞腎盂,理論上應該通過無血管或少血管區進入,不過實際上每個人的解剖結構都有微小差異的。有時在穿刺打洞時,難免會損傷腎實質小血管,甚至一些較大的畸形動靜脈,這樣就會導致手術后發生不同程度的血尿。

如何能夠盡量減少出血的發生呢?術后24小時內應盡可能制動,術后1周內避免做大幅度動作,術后1月內避免劇烈運動,使患側腎臟和局部傷口得到充分的休息,即使有少量出血的小血管也能在體內凝血系統激發的情況下逐漸愈合。醫生允許患者進食后,一定要多飲水,保持24小時尿量在2000ml以上,可以使腎盂腎盞內保持一定灌注壓,有利於腎實質的恢復。手術后身上帶有腎臟造瘘管和導尿管,腎臟造瘘管主要引流打洞腎臟內的尿液,導尿管引流兩側腎臟的尿液,同時腎臟打洞側輸尿管內會留置一根細細的引流管,被稱之為“雙J管”。體內尿液將從腎臟造瘘管和導尿管中被引流出體外,醫護人員不能一直陪伴在身邊,這就需要自己注意觀察引流管中尿液的顏色,平時翻身時注意觀察腎臟造瘘管傷口處紗布敷料是否有出血。一旦有尿色變紅加深或傷口出血,需注意保持制動並多飲水,同時通知醫生對出血進行評估和必要的后續處理。

術后感染是另一個需要關注的問題。部分患者結石位於腎盂輸尿管交界處或某個腎盞頸口,長期梗阻導致腎積水伴有感染﹔部分患者腎結石為含有磷酸鎂氨成分的感染性結石。在打洞建立腎通道時發現引流出白色渾濁感染性尿液時,將留置腎臟造瘘管結束手術,待感染控制后再行碎石取石術。部分感染性結石在碎石時會導致手術視野渾濁,此時手術時間不宜過長,否則會導致術后菌血症甚至敗血症的發生。術后我們可以通過觀察留置的腎臟造瘘管和導尿管中尿液是否渾濁、是否有持續或間歇性發熱、是否有乏力胃口差等不適來初步判斷是否存在感染。一旦發生這些情況,應多飲水,多吃水果蔬菜,適當補充肉類加強營養,保持體內電解質平衡和充足的尿量,有利於感染的控制。同時及時通知醫生,以進一步確診和治療。

作者: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醫務部副主任、泌尿外科副主任醫師盛旭俊

本文由中國科普作家協會醫學科普專委會主任委員王韜進行科學性把關。

(責編:吳曉琴、董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