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我國心血管專家胡大一提出雙心醫學的概念,這個疾病就連醫務人員有時也會忽視它的存在。經過多學科的交叉探討,發現很多的患者實際上存在精神心理問題,從而導致發生了一些心血管疾病樣的症狀。醫學上把有這些臨床表現的疾病稱為雙心障礙。
有一些患者出現了很明確的胸悶、胸痛、心慌、憋氣等症狀,但是經過心內科醫生反復的檢查、各種的治療,包括藥物、介入治療、射頻消融等,但患者的症狀沒有緩解。現在,雙心障礙患者數量越來越多,其症狀表現一般都非常嚴重,在醫院不同科室檢查找不到原因,治療效果又不好,患者非常痛苦。若醫生能及早發現或認識到雙心障礙,給予針對性的治療,效果會非常好,明顯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另外,有一部分患者,無論其有無心血管疾病,精神心理問題會導致其心臟病的發病風險增加。對於得了心臟病之后的患者,其再發心血管事件風險和預后不良風險增加。
最新的研究表明,在北京市急性冠脈綜合征的患者中,有焦慮和抑郁情緒的這部分患者,要比沒有焦慮和抑郁情緒的患者,一年再住院的風險、一年心肌梗死的風險、一年反復就診率和醫療花費都是要明顯增加3~4倍,如果焦慮合並抑郁,上述風險要增加六倍。
現代生活節奏快、壓力大,人群中精神心理問題普遍存在。一般人群焦慮抑郁的發病率是6%左右,而在心血管疾病人群,比如對冠心病的患者,其焦慮抑郁發病率大概在10%~20%,心梗患者,比例會增加到30%~40%,如果出現心衰,這個比例會達到50%。所以,在心血管疾病人群當中,焦慮抑郁是非常普遍的。
本文由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內科副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丁榮晶進行科學性把關。專家擅長心血管病風險預測綜合優化治療、雙心疾病、心肌康復和血管康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