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放療副作用大嗎?其實比手術、化療小得多

王世瑤

2019年09月11日11:23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手術、放療、化療是治療癌症的“三駕馬車”。但在我國,放療的地位卻略顯尷尬,人們的傳統觀念認為,放療的精度不高、副作用大。其實,所有癌症的治療都會有副作用,但現代放療的副作用卻要比手術、化療的副作用小得多。現代放療在急性的毒副作用和遠期的毒副作用兩方面均有所下降,尤其是遠期毒副作用,已經十分輕微。

放療對不適合手術治療的高齡患者、慢性病患者和兒童腫瘤患者都起到了無法替代的作用,它副作用小、無創傷,治療優勢更加明顯。放療是針對一個局部的治療,是用射線這把無形的刀,把腫瘤切掉,沒有切口,不損傷器官,更不會加速病人的死亡。

長期以來,大家都認為放療是治療癌症的“配角”。罹患癌症后,首先需要手術開刀,如果沒有手術機會,也應該去化療。但在醫學與科技的雙重進步下,現代放療手段對某些惡性腫瘤的治療已經優於其他治療方式,它已從早期的“配角”發展為現在的“主角”。

針對鼻咽癌、喉癌、顱腦腫瘤等頭頸部腫瘤,以及患有宮頸癌、淋巴瘤、肺癌、食管癌、肝癌、胰腺癌、前列腺癌的病人,從一開始就應該以放射治療為主,尤其適合早期癌症的局部治療。

當然,能不能做放療還要由病情決定,如果病人屬於癌症晚期、廣泛轉移,放療起來就比較困難,往往需要做化療來延長生存期。如果是寡轉移灶,或單個轉移,放療的效果會比較好。在化療的基礎上,加上放射治療,效果會更好。

現代放射治療的技術含量高,是立體定位技術、影像技術、計算機技術、放療設備及技術的結合。醫生首先需要了解病人的病史、診斷和分期。接著在影像引導下通過3D技術設定出靶區。物理師利用計算機上,在靶區內設計出具體的照射方案,並與醫生討論優化方案,保証腫瘤獲得足夠放療劑量的同時,盡可能控制重要器官組織的照射劑量不超過其耐受劑量,從而保護重要器官組織的功能和患者生活質量。

在放射療方案執行之前,物理師還會進行放療中心位置驗証、射野驗証和劑量驗証。等真正到了放射治療這一步,隻需要將治療計劃發送到治療機,由放射治療技師按照方案執行治療。

一般的治療都是分次進行的,如每周5次,總共30次。有些還需要治療間隔,如每周3次,隔一天做一次等。有些腫瘤很敏感,在制定方案時,選擇的射線劑量可以低一點,療程就短,在三四周左右。

本文由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腫瘤醫院放療科主任,博士生導師李曄雄教授進行科學性把關。

(責編:王明昊(實習生)、王燕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