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九月,學生們步入規律緊張的校園生活。可能有一些孩子會出現厭學、走神、食欲不振等症狀,這時家長要注意了,孩子這些症狀的出現,很有可能是因為患了“開學綜合症”。那麼,到底什麼是“開學綜合症”?為什麼會出現“開學綜合症”呢?又該如何應對“開學綜合症”呢?
據了解,“開學綜合症”是指在假期結束之后開學之始,學生所表現出的一種明顯的不適應新學期學習生活的非器質性病態表現,心理學家稱之為“開學綜合症”,又叫“開學恐懼症”。心理醫生認為這些表現都是人潛意識的心理防御機制將一些不願面對的、不認同的、被壓抑的、不愉快的負性情緒轉換成一些軀體症狀而造成的,並會持續一段時間。“開學綜合症”大多表現為失眠、嗜睡、疲倦、食欲不振、記憶力減退、理解力下降、厭學、上課走神、頭疼、情緒低落等現象。
造成“開學綜合症”的原因主要是暑假生活不規律,孩子的學習與休閑活動沒有合理計劃。加上假期舒適無度的生活讓孩子留戀,使他們對開學后要面對的學習生活產生抵觸情緒。其實這是孩子們普遍存在的對新學期的一種“畏難”情緒,在大多數學生身上會或多或少地表現出來。
“開學綜合征”並不可怕,家長不必過於緊張。“開學綜合征”在醫學上是適應障礙的一種,孩子們在放假之后以休息為主,突然發現要開學了,從閑暇的狀態變成緊張的狀態,對一些自控力和適應能力比較差的孩子來說,就可能產生對“新”環境的不適應和對上學的恐懼。一般情況下,大多數的孩子都可以在短時間內自己調整過來,無需在醫院進行治療。
心理學上對“開學綜合症”的各種表現有深入的分析,即學生在面臨生活環境變化時,潛意識裡的防御機制將一些不願面對的、不認同的、被壓抑的、不愉快的負性情緒轉換成一些軀體症狀,並會持續一段時間,但這個過程會隨著慢慢適應變化的環境而消失。可見,學生出現“開學綜合症”是正常現象,就像成人長假過后不願上班一樣,因此,家長切忌過度擔心,要以理解的心態幫助孩子盡早進入正常的學習狀態。
開學前的心理調適關鍵在於覺察孩子內心的感覺,對焦慮、擔心等情緒不必掩飾、否定或抗爭,跟孩子一起好好討論這種感覺,接納這種感覺,孩子自然能夠處理好。家長應該為孩子提供安靜的“收心”環境,及時與孩子進行感情交流,鼓勵孩子制定學習計劃,幫助孩子樹立信心,消除假期后的失落感。
同時學生們也要學會“收心”,從容應對“開學綜合症”,學生們應該調整好生物鐘,及時“收心”,把注意力轉移到學習上來。查一查哪些作業需要完善,哪些知識還很模糊,及時請教同學和老師。作業完成后,可以復習舊知識,預習新知識,讀一些有用的書籍,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活動。課堂上,為防止走神,要耳、眼、手、腦、口並用,認真聽、細心看、積極想、仔細寫、按要求讀,從而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本文由解放軍371中心醫院心理咨詢中心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李獻紅進行科學性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