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大學不適應怎麼辦?及時求助心理醫生

陸春振

2019年09月24日10:18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不少大一新生進入校園之后,發現獨自面對新環境、新生活困難重重,來自學業、人際交往、感情生活等方面的壓力也不小,因此不少大一新生不能順利適應新生活,甚至發展成為適應障礙伴抑郁。那麼大一新生不能適應學校生活該怎麼辦呢?

國內研究顯示,59.1%的大學新生焦慮水平高於全國18至29歲青年的平均水平。大學之前,很多事情是父母親自包辦的,現在要在新環境中獨立生活,這對他們是一種壓力。

大一新生出現心理疾病后可不能拖延放任,心理問題累積到一定程度就會出現軀體症狀。如果不及時進行心理調節,一直不能適應大學生活,建立不了良好的人際關系,會引發一系列的抑郁情緒,甚至患上抑郁症。

那麼,大一新生出現心理問題,不能適應新生活該如何辦呢?有專家表示,心理疾病就是心靈的感冒,沒什麼了不起的。防治這場“感冒”,既需要正確認識它、對待它,也要社會、學校、家庭和個人一起努力。

具體來說,第一,個人要主動出擊。大學新生要接受大學和中學環境的差異,包括人際關系、作息時間、教育模式、飲食起居等方面,轉換思維方式,進行合理的心態調整。第二,及時求助心理醫生。學生如果察覺到自身心理異常,出現抑郁情緒,應及時求助心理醫生,積極治療,以防發展為嚴重的心理疾病。第三,家長加強與孩子的溝通。建議家長應該多和孩子進行心靈上的溝通和交流,及時了解他們真實的想法,幫助他們培養平和的心態,更積極地面對大學新生活。第四,高校和社會都要重視心理健康。此類問題僅靠傳統的說教式、單一化和程式化的德育,難以解決,還需要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持。

因此,高校應該有更大作為,如出台完善的檢測和干預系統、建立大學生抑郁症篩查機制、完善心理學課程設置、加強學校心理咨詢室建設等。此外,還需進一步規范心理咨詢市場,以便提供更優質、專業的心理咨詢服務。

本文由解放軍371中心醫院心理咨詢中心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李獻紅進行科學性把關。

(責編:王明昊(實習生)、王燕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