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是人與人交往重要的溝通方式,家長都很看重寶寶的第一次開口說話。總有一些孩子說話相對晚一些,有些家長對此總是自我安慰道“貴人語遲”,然而真的沒關系嗎?
孩子“開口晚”“說話少”“不聽指令”“不合群”“脾氣大”……在育兒過程中,不少父母都有這樣的困惑,這些都是兒童語言發育障礙的表現,需要早評估早干預。
兒童語言障礙是最常見的兒童發育障礙之一。在2歲~3.5歲的兒童中,語言發育遲緩的比例為13.5%~17.5%。隨著年齡增長,部分語言發育遲緩兒童會在學齡前自然跟上同齡人的語言發育進程,而另一部分則有持續的語言發育困難。在4歲~7歲的年齡段,有7.4%~9.4%的孩子在語言發育方面仍然會大幅度落后於同齡人,且這一現象很有可能持續,這些兒童就存在語言障礙。
語言障礙對於兒童的長期影響不容忽視,可能引發孩子的情緒與行為問題,孩子往往由於聽不懂或讀不懂老師和家長發出的口頭或書面指令,而顯得不聽話、不遵守紀律。進入學齡后,許多語言障礙兒童同時面臨閱讀和學習困難,在集體中容易成為被孤立的對象,是校園欺凌等不良現象的高危群體。
如何判斷語言發育遲緩呢?嬰兒時期的寶寶,不會咿咿呀呀發聲,或是不能自言自語﹔12個月還不能注視說話﹔1歲左右的寶寶不能根據指示做出動作。比如當你說“指指你的腳”,他仍沒有反應﹔18個月的寶寶掌握的詞匯不到50個﹔兩歲的寶寶不能使用兩個連續的詞﹔4歲時還不能理解你說的話。
如果孩子出現上述情況家長應該怎麼辦?發現寶寶具有其中任何一項,父母應盡快帶孩子到兒童保健言語門診做相關的檢查智力測試、言語發育評估、聽力測試等,了解孩子語言發育水平以及可能存在的影響因素。排除智力和聽力問題以后,專業人員會根據孩子發育的具體情況和測評后的結果,制定個性化的訓練方案和家庭干預指導。
那麼家庭早期干預方法有哪些?
1、加強教育:注重孩子認知、言語理解能力的訓練。
2、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多和孩子溝通,激發孩子說話的欲望,提供主動溝通的機會。
3、重視孩子的飲食:按照兒童發育階段,適時添加輔食,通過增加咀嚼,增強口周肌肉的靈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