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會說“小心笑掉下巴”,而這一笑話,在生活中卻真的可能發生。聽上去十分恐怖的掉下巴是怎麼回事?萬一“掉了下巴”又該怎麼辦呢?
我們所說的“掉下巴”是指由於張口過大引起顳下頜關節脫位。下頦輪周圍有筋肉包繞,但前壁較鬆弛薄弱。當過度張口時,下頜骨的髁狀突脫出關節之外,而不能自行復位。專家指出,下頜關節脫位,就是我們常說的下巴脫臼、掉下巴,在大哭、大笑、打哈欠、進食等張口過大時均可能出現。主要是由於下頜關節小頭從關節窩內脫出導致。脫位時患者突然感到劇烈疼痛,下頜骨不能自如運動,嘴巴不能閉合,唾液外流,言語不清,咀嚼和吞咽均有困難。中老年婦女因其雙頰肌肉比較薄弱常患此病。少數人是由於先天性關節薄弱,肌肉功能協調性差導致。
盡管顳下頜關節脫位是一種很常見的疾病,復位也很容易。但如果發生“掉下巴”的情況后,沒有得到及時正確的治療,就可能並發慢性滑膜炎和關節囊炎,或並發關節囊及韌帶組織鬆弛,最終造成復發性關節脫位。給患者的生活帶來極大的痛苦和不便。
因此一旦發生突然性的下頜關節脫位,一定要及時趕到正規醫院進行處理,急性脫位如果沒有正確治療可變為復發性脫位,千萬不要自行復位,以免出現后遺症。
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這幾點也能有效避免掉下巴。專家建議平時養成用牙齒咀嚼食物的習慣,不要長期使用一側牙齒咀嚼,以免造成單側關節“過勞”﹔進食或大笑時,不要張口過大,用力過猛﹔吃螃蟹等硬物時,盡量先利用工具處理﹔有夜間磨牙習慣的人,睡覺時最好佩戴夜磨牙頜墊﹔牙齒咬合不好的人,最好到正規的醫院矯正牙齒,減少上下牙齒咬合時對撞產生的咬合創傷,避免引發顳下頜關節疾患。日常生活中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改掉緊張時咬緊牙關的習慣等。
本文由空軍軍醫大學口腔醫院口腔頜面科副主任醫師陸斌進行科學性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