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檢時發現有頸動脈斑塊,患者最希望了解的問題可以歸納為以下幾條:
一、什麼是頸動脈斑塊?
通俗地說,就是血液常年在血管裡不停地流動,血液裡的脂質成分就會緩慢地沉積在血管壁上,從而逐漸形成了斑塊。
一般情況下,斑塊的發展大致可以分成四個時期:
1.脂紋期
顧名思義也就是血管壁上可以看到脂質的紋路。
2.纖維斑塊期
這時斑塊內的脂質成分較少,以纖維樣的物質為主。
3.粥樣斑塊期
這一時期,斑塊內已經有了軟乎乎的脂類物質,斑塊看起來是灰黃色的。但由於粥樣斑塊表面還覆蓋著一層纖維樣的物質作為保護,因此還不會對身體造成什麼影響。
4.斑塊的繼發病變期
斑塊表面的纖維樣物質會有破損,斑塊的局部可能會誘發血栓形成,脂質物質也可能會脫落到血管遠端。
據我國對2681名中老年人進行頸動脈的超聲檢查顯示,頸動脈斑塊的檢出率為60.3%。 而解放軍總醫院對海南地區1002名百歲老人進行超聲調研顯示,100%的百歲老人有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部分伴有頸動脈狹窄。由此可以得知,頸動脈斑塊是一種大多數人都會罹患的疾病。
二、頸動脈斑塊會不會導致腦梗塞?
有些患者可能會有疑問:有頸動脈斑塊是否就意味著血管已經狹窄?斑塊就會脫落到腦子裡呢?
毫無疑問,出現頸動脈斑塊與心腦血管具有明顯的相關性,然而隻有那些不穩定的斑塊才與腦卒中有關,絕大多數人的頸動脈斑塊都屬於穩定安全型的。
由此可見頸動脈斑塊的發生率與腦卒中的發生率根本就不是一個數量級的概念,頸動脈斑塊並不等同於腦梗塞。
頸動脈斑塊導致腦梗塞可以通過兩種方式,一是頸動脈斑塊生長得足夠大,導致頸內動脈嚴重狹窄,引起遠端腦組織的供血不足。
我們在看超聲報告時會看到一個頸動脈斑塊厚度的指標,由於頸內動脈的直徑就有5~6mm。因此,斑塊的厚度隻要小於4mm,就不會對腦組織的供血造成明顯影響。
還有一個更簡單的方法是看超聲報告中的流速:正常的頸動脈流速通常都小於100cm/秒,如果流速超過200cm/秒了,就說明頸動脈出現狹窄了,這時就需要請專科醫生協助治療。
頸動脈斑塊導致梗塞的第二種方式是不穩定斑塊表面的纖維樣物質不完整,脂質類物質直接和血液接觸,一方面脂類物質會誘發血栓形成,另一方面脂類物質本身也會脫落,造成遠端腦血管的堵塞。
因此,隻要頸動脈超聲結果沒有發現血流速度加快,也就不存在不穩定斑塊。
三、發現斑塊是否需要吃藥?
通常來說,引起斑塊的危險因素包括高血壓、高血糖、吸煙、飲酒等。這些因素都會導致血管內皮損傷,使脂類物質更容易沉積在血管壁上,從而誘發斑塊體積增加。
因此,在發現斑塊后,都需要通過藥物將血壓和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圍內,還需戒除吸煙、飲酒等不良習慣。
那麼,應該什麼時候開始服用降血脂藥物呢?由於斑塊的主要成分就是脂類物質,理論上來說,降低血液中的脂質成分(也就是控制斑塊成分的來源)對於防止斑塊體積增大是有意義的。但是,考慮到降脂藥有副作用,所以,並不是發現斑塊就要吃降脂藥物。
目前國內外較為統一的意見是:如果頸動脈斑塊造成的狹窄程度小於50%,血脂在正常范圍內,就可以不必吃降脂藥。
如果頸動脈斑塊造成的狹窄程度大於50%,則無論血脂是否異常都要吃藥。
四、如何復查頸動脈斑塊?
一旦發現了頸動脈斑塊,很多患者就會非常緊張,每2~3個月就來醫院復查超聲,看斑塊是否有變化。有時由於儀器的誤差,輕微斑塊厚度的變化就會給患者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實際上,很多研究表明,頸動脈斑塊每年的增長厚度一般不會大於1mm。
因此,若要復查頸動脈斑塊,每年體檢時查一次就足夠了,沒必要短時間內反復檢查頸動脈超聲。平時應注意控制好血壓、血糖、血脂等指標,減少斑塊繼續生長的危險因素才是最需要做的。
總之,頸動脈斑塊其實是反應人體動脈硬化程度的窗口,我們需要關注斑塊變化。但也不要特別恐懼斑塊的形成,正如隨著年齡的增長臉上會出現皺紋一樣,頸動脈斑塊也只是歲月留在血管上的痕跡。它的出現就是要督促我們改變以往不良的生活作息習慣,這樣才能擁有更加健康完美的人生。
作者: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神經內四科主任,教授、主任醫師楊志寅
本文由中國科普作家協會醫學科普專委會主任委員王韜進行科學性把關。
“達醫曉護”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