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追求健康的時代,人們對食品安全越來越重視。在採購食品時,面對貨架上琳琅滿目的食品,該如何正確了解食品信息,如何挑選到既安全又營養的食品,成為大眾關心的問題,學會讀懂食品標簽變得越來越重要。那麼,日常挑選食品,該如何查看食品標簽呢?
一、看“9+”要素
按照《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GB 7718-2011)要求,預包裝食品標簽標示應包括食品名稱、配料表、淨含量和規格、生產者和(或)經銷者的名稱、地址和聯系方式、生產日期和保質期、貯存條件、食品生產許可証編號、產品標准代號,及其他需要標示的內容。消費者不要購買或食用無標簽或標簽信息不全、內容不清晰,掩蓋、補印或篡改標示的產品。
二、看成分種類
一般食品成分可分為食品配料和食品添加劑兩大類,根據國家規定,食品添加劑必須全部列出,並且都會標注在同一個食品添加劑括號內。因此,可以根據括號內的名稱數量來判斷該食品的添加劑使用情況。
三、看配料表排列順序
按照國家標准要求,食品中使用的所有食品添加劑都必須在配料表中注明,並按制造或加工食品時的加入量,依從高到低順序排列,加入量不超過2%的配料可不按照遞減順序排列。我們在看配料表的時候可著重看一下排名靠前的配料,這些是食品中的主要成分,這樣可以輕鬆判定食品的性質。例如,在酸奶配料中是把奶放在第一位的,而乳酸飲料是把水放在第一位的。因此看標簽上的產品類型、營養標簽中蛋白質含量,以及看“奶”和“水”在配料表裡的前后位置,就能區分開兩種乳品。
四、看營養成分表
《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簽通則》規定,預包裝食品應當在標簽上強制標示四種營養成分和能量(“4+1”)含量值及其佔營養素參考值(NRV)百分比,“4”是指核心營養素,即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鈉,“1”是指能量。“營養素參考值%(NRV%)”表示食品中所含營養成分佔全天應攝入量的百分比。
在閱讀時一定要注意營養成分含量值是按照每100克(毫升)食物給出的,還是按每份食物給出的。注意每份食物的重量,有助於更准確地了解食物營養信息。讀懂食物的營養成分表后,再計算吃了多少重量,就能夠清楚吃了某種食品后攝入了多少營養,進而為我們每日膳食作出合理安排。專家表示,對著營養成分表,可以拿起計算器來算一算。先看看一個包裝或一份食品的重量,然后和營養成分表中的含量數據相乘,就可以知道吃了這種食品后,我們究竟攝入了多少能量和營養成分以及其佔營養素參考值的百分比。
本文由河北省燕達醫院營養科副主任醫師沈迎建進行科學性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