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2日,內蒙古錫林郭勒盟衛健委和北京市朝陽區衛健委聯合發布信息稱: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左旗2人經專家會診和實驗室診斷,被診斷為肺鼠疫確診病例。一時間,“北京確認接診鼠疫病例”這則消息在社交平台被刷屏,有關鼠疫的各種信息在網絡上傳播。
(來源: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兩例輸入病例發現后,北京市衛健系統已及時對病例進行隔離治療,目前,患者已得到妥善救治,相關防控措施已落實。為什麼這次鼠疫引起了網友的高度關注?鼠疫究竟是一種什麼傳染病?我們日常又應該如何防治呢?
鼠疫為什麼被稱為“1號”病?
鼠疫是由鼠疫耶爾森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通常在嚙齒動物之間流行,偶爾才會感染人並在人與人之間流行。盡管當前鼠疫的傳播很少見,但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報告中仍然把鼠疫列為甲類傳染病之首,稱為“1號”病。
鼠疫被列為一號病的最主要的原因是鼠疫起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傳染性強、傳播迅速。鼠疫的潛伏期較短,一般是1~6天,大部分會在2~3天出現症狀,也會有個別情況在8~9天。
感染鼠疫會有什麼症狀?
根據不同的感染部位和臨床表現可以將鼠疫分為腺鼠疫、肺鼠疫、敗血症型鼠疫、和其他少見類型鼠疫。
腺鼠疫最為常見,除全身症狀外,主要表現為急性淋巴結炎。在蚤叮咬的局部出現疼痛、紅斑,可以形成疱疹、膿疱甚至發展形成癤、癰。叮咬附近區域的淋巴結出現腫大、疼痛,治療不及時可以迅速化膿、破潰,使病人疼痛難忍,無法活動。最常發生的部位是腹股溝區的淋巴結,其次是腋下、頸部及頜下的淋巴結。
肺鼠疫病人病情進展迅速,病死率高。以呼吸道症狀為主,起病24-36小時內出現胸痛、咳嗽、咳大量鮮紅色血痰,呼吸困難和發紺迅速加重,搶救不及時2到3天內死亡。
敗血症型鼠疫病人出現神志不清、譫妄或昏迷等中樞神經系統症狀,可有皮膚黏膜出血、鼻出血、便血、血尿等,病程凶險。
哪些人群是感染鼠疫的易發人群?
鼠疫主要通過病媒生物傳播、接觸傳播和飛沫傳播。在自然疫源地,病媒生物傳播是最主要的傳播方式,跳蚤是傳播鼠疫的主要媒介,寄生在染疫動物的跳蚤感染鼠疫菌后再叮咬人,即可造成人的感染。接觸傳播是指人在宰殺、剝皮及食肉時接觸染疫動物,病菌通過皮膚表面傷口或粘膜進入體內而造成感染。肺鼠疫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鼠疫菌,病人在呼吸、咳嗽時釋放出的病菌可以形成飛沫,此時他人吸入時也可造成感染。
人對鼠疫普遍易感。因此在疫區從事野外工作的人感染的機會高於一般人群。外出野營、打獵、伐木個人作業是要注意束緊褲管,減少暴露,必要時使用驅避劑。獵殺、剝食旱獺等染疫動物是青藏高原人群感染鼠疫的高危行為。
如何防治鼠疫的傳播?
鼠疫是古老的細菌性傳染病,臨床上可以使用多種有效抗生素進行治療, 如鏈霉素等。不接觸不剝食染疫宿主動物,如旱獺、狐狸等是防止被鼠疫感染的重要預防措施。日常的預防措施主要是避免與患有鼠疫的病人密切接觸。在疫源地工作生活中採取必要的防跳蚤叮咬措施,使用驅虫制劑,常用驅蚊劑一般都可以驅趕跳蚤﹔有過剝食病死動物的高危行為,或從鼠疫疫區旅游歸來,如果突然出現發熱、寒戰、淋巴結疼痛、咳嗽、咳血等症狀,應當立即就醫並告知醫生疫區旅行史,早期規范治療效果好。病人如果能夠早期就診,並得到有效規范治療,治愈率非常高。
根據衛健委近年的數據統計顯示,我國的鼠疫防控工作為鼠疫的傳播的防控筑起了一道有效的“高牆”。
圖片來源:衛健委官網
本文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研究員李偉進行科學性把關。
參考文獻: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網站
北京市朝陽區衛生健康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