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反應少的藥物一定比不良反應多的藥物更安全嗎?

2019年11月18日09:34  來源:人民網
 
原標題:不良反應少的藥物一定比不良反應多的藥物更安全嗎?

  說明書上不良反應少的藥物一定比不良反應多的藥物更安全嗎?新藥一定比老藥不良反應少嗎?服用同樣的藥,為什麼有的人有不良反應,有的人沒有不良反應?為普及藥品不良反應知識,幫助公眾走出常見用藥誤區,近日,在國家藥品評價中心,一場以“正確認識和預防藥品不良反應”為主題的安全用藥科普活動,吸引了來自北京大學醫學部、中國中醫科學院、北京中醫藥大學、首都醫科大學的同學們。

  是藥三分毒,正確理解藥品不良反應

  是藥三分毒,任何藥品都可能有不良反應。

  藥品不良反應(ADR)是合格藥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現的與用藥目的無關的有害反應。因此,藥品具有治病也可能致病的兩面性。

  正確理解藥品不良反應,應明確ADR≠藥品質量問題(偽劣藥品)﹔ADR≠醫療事故或醫療差錯﹔ADR≠藥物濫用(吸毒)﹔ADR≠超量誤用。ADR是藥品的固有屬性之一,如果發生藥品不良反應后,不要自行停藥,應咨詢醫生是否需要停藥、換藥,嚴重的應立即到醫院就診。

  “雖然藥品有不良反應,我們也無須談不良反應色變。” 國家藥監局藥品評價中心主任沈傳勇解釋說,藥品用於滿足治病需要,講究風險獲益平衡,選擇獲益多於風險的藥品就是相對安全的。其實,有相當比例的不良反應事件是可以防止的,所以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十分重要,藥品風險可防可控!

  “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可以彌補藥品上市前研究的不足,為上市后再評價提供服務﹔促進臨床的合理用藥,避免不合理用藥造成的傷害﹔為遴選、整頓、淘汰藥品提供依據,為上市后藥品的風險管理提供技術支持﹔有利於發現重大藥害事件,防治蔓延和擴大,保障公眾的用藥安全。”沈傳勇表示。

  如何預防藥品不良反應?

  要合理使用藥品,預防不良反應發生,一方面要牢記自己發生不良反應的藥品,就診時告訴醫生,避免再次使用或慎重使用該類藥品。另一方面掌握藥品安全知識,合理使用藥品。

  在日常用藥中,首先要認真閱讀藥品說明書。按規定的用法用量服藥。用藥劑量越大,不良反應發生率越高。還要注意用藥禁忌。能口服的不注射,能肌注的不靜注。並且用藥時間要正確。注意不重復用相同成份的藥物。

  以最常見的感冒藥為例,感冒藥、退燒藥和止痛藥中都有對乙酰氨基酚。

  對乙酰氨基酚的治療作用是解熱、鎮痛﹔不良反應卻有惡心、嘔吐、出汗、皮膚蒼白、皮疹、荨麻疹、腹痛、胃腸道出血、貧血、血小板減少、粒細胞缺乏、肝腎功能異常……如果同時服用含有對乙酰氨基酚的不同藥物,可能導致該成份過量、甚至中毒,嚴重時可能造成肝損傷等。因此,如果需要同時服用多種藥物,必須向醫生咨詢。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以及各地方藥品監管部門、監測機構通過相關網站刊登藥品說明書修訂公告、信息通報、快訊等方式發布藥品安全信息,生活中想要獲取藥品不良反應信息,可以關注這些網站。

  藥品說明書,你會仔細看嗎?

  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公布的城鄉居民安全用藥調查結果顯示, 87%的受訪者曾有過自我藥療的經歷,69%看不懂藥品說明書。我國居民存在“憑經驗”用藥、不遵醫囑、不按說明書和盲目用藥等誤區。

  藥品說明書是指導臨床正確用藥的重要依據,對於安全、合理地使用藥品具有重要作用。

  那麼,藥品說明書要看什麼呢?看清“成份”避免重復用藥﹔認准“批准文號”防假藥﹔看准“批號”和“有效期”﹔對不對症看“適應症(功能主治)﹔遵循“用法與用量”保証療效﹔對“不良反應”要心中有數﹔別拿“禁忌”不當回事﹔按“貯藏方法”存藥保証藥品質量﹔孕婦、老人、兒童等特殊人群要注意﹔看清警告和黑框警告,同一藥品名稱不同規格要分辨﹔處方藥和非處方藥說明書是有區別的。

  拿說明書中的批准文號來講,批准文號是藥品生產合法的標志。批准文號由“國藥准字+1位字母+8位數字”組成,如國藥准字H******號,“H”是代表化學藥品,“Z”是代表中藥, “s”是生物制品,“J”是進口藥品等。因此,沒有批准文號的“藥品”肯定不能買。

  要弄清說明書上的禁忌和注意事項。“慎用、禁用、忌用”一字之差,含義大不同。“禁用”是指某些患者使用會對人體構成嚴重危害,甚至危及生命,故禁止使用。如嗎啡可抑制呼吸中樞,故支氣管哮喘患者和肺源性心臟病患者禁用。凡屬禁用的藥品,一定要嚴格執行藥品說明的規定,禁止特定人群使用。“忌用”是指某些藥品對某些個體差異較大的患者可能出現嚴重不良反應,忌用的藥品則盡量避免使用。“慎用”是指該藥可以謹慎使用,但必須密切觀察病人用藥情況,一旦出現不良反應立即停藥。通常需要慎用的大多是指小兒、老人、孕婦以及心臟、肝臟、腎臟功能不好的患者,提示這類人群不要輕易使用。但慎用並不等於不能使用,家庭遇到慎用藥品時,應當咨詢醫生后使用為好。注意事項則主要是對服藥和服藥期間的相關要求。

  需要指出的是,藥品說明書上所列的不良反應不是每個人都會發生,出現藥品不良反應與很多因素有關,如身體狀況、年齡、遺傳因素、飲酒等。

  中藥沒有副作用,可以經常吃?

  近年來,中醫養生成了一種潮流,很多老百姓認為中藥天然無毒,有病治病、無病防身,可以憑民間經驗自行使用。有些人對待中藥甚至像喝水、吃飯一樣,日日服用。

  是藥三分毒,中藥也不例外。特別是組方中含有毒性中藥材的中成藥,即便是通過合理配伍、科學炮制等方法減輕了毒性,如果使用方法不合理,仍然會帶來一些安全性問題,常見的不合理使用現象包括超說明書劑量使用、超療程長期使用、不合理聯合用藥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制訂的《中成藥臨床應用指導原則》中指出,中成藥使用中出現不良反應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長期或超劑量用藥。但總體來說,中藥還是很安全的。

  如果想選擇中藥治療疾病,一定要到正規醫院的中醫科或中醫院,不要盲目相信偏方、民間驗方等,不要到非正規的小診所看病。

  醫療器械絕對安全嗎?

  國家對醫療器械按照風險程度實行分類管理。第一類是風險程度低,實行常規管理可以保証其安全、有效的醫療器械。第二類是具有中度風險,需要嚴格控制管理以保証其安全、有效的醫療器械。第三類是具有較高風險,需要採取特別措施嚴格控制管理以保証其安全、有效的醫療器械。第一類醫療器械實行產品備案管理,第二類、第三類醫療器械實行產品注冊管理。

  醫療器械不良事件是指已上市的醫療器械,在正常使用情況下發生的,導致或者可能導致人體傷害的各種有害事件。一些醫療器械可能發生的不良事件包括:一次性使用輸液器漏液、破損、異物,注射部位紅腫、疼痛﹔接骨板斷裂,傷口異常、骨折不愈合﹔高頻電刀輸出功率異常、刀頭漏電,皮膚灼傷、電擊傷等。

  醫療器械使用者應當按照醫療器械使用說明書使用醫療器械。醫療器械說明書是指由生產企業制作並隨產品提供給用戶的,能夠涵蓋該產品安全有效基本信息並用以指導正確安裝、調試、操作、使用、維護、保養的技術文件。醫療器械說明書是企業在申請產品注冊時由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批准的具有法律效用的文件,並應當符合國家標准或者行業標准有關要求。因此,為了確保醫療器械使用的安全、有效,在使用醫療器械前,使用者一定要仔細閱讀說明書。

  隱形眼鏡能隨意買隨意戴嗎?

  提到角膜接觸鏡,大家可能比較生疏,但如果說“隱形眼鏡”就再熟悉不過了。在日常生活中,佩戴者也多當做普通商品自行購買。那麼,隱形眼鏡是可以在市場上直接購買的普通商品嗎?

  角膜接觸鏡(contact lens, CL)俗稱隱形眼鏡,是一種直接附著在人體角膜表面淚液層上,用於矯正視力、治療、美容的光學鏡片。

  需要清楚的是,角膜接觸鏡屬於第Ⅲ類醫療器械,需要由專業視光師進行眼部檢查、光學驗光后,再由專業佩戴師選配給患者,由患者學習取戴和護理常識后,在家庭自行使用的家用醫療器械。“美瞳”全名為裝飾性彩色平光隱形眼鏡,是在角膜接觸鏡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用於裝飾和改變角膜顏色的隱形眼鏡。

  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公告自2012年4月1日起,裝飾性彩色平光隱形眼鏡需按照角膜接觸鏡由藥監部門統一監管。

  現實生活中,各類“美瞳”使用問題凸顯。如果想佩戴“美瞳”,建議在具有經營許可資格的經營單位購買﹔購買具有Ⅲ類醫療器械注冊証的正規產品﹔眼視光師專業驗配,專業使用指導﹔正確佩戴、摘取、清洗、消毒和保存。

  那麼,角膜接觸鏡為什麼會出現不良事件?

  從角膜解剖上看,角膜正常代謝所需氧氣,80%來自空氣,其余來自角膜緣血管網和房水。但接觸鏡附著於角膜表面,不同程度地影響角膜上皮的供氧和其他代謝,使眼睛的防御機能有所下降,在一定條件下,可能會導致角膜上皮水腫或脫落。

  另外,淚液雖有濕潤作用及抗菌作用,然而淚液中也會有沉澱物(如蛋白質、粘蛋白等),可以粘附在鏡片上,成為真菌和細菌生長的基礎。

  材料和工藝因素與角膜接觸鏡的特性及其易導致的不良事件的關系非常密切。材料的透明度、硬度、韌度、抗張強度、濕潤性、水合作用(含水量)、氧傳導性等性質,不僅影響鏡片的特性,也導致不同材質的鏡片易出現的不良事件也不同。

  例如,高含水的鏡片佩戴比較舒適,但因其本身需水量較大,會跟角膜爭奪水分,導致眼干澀、干眼症的發生﹔又如,透氧性較差的鏡片,會影響角膜供氧,可能導致角膜缺氧,角膜感染等。

  還有患者自身的因素。角膜接觸鏡不良事件涉及女性多於男性,且21-30歲年齡段為主要人群。這一方面是由於性別造成的遺傳差異,使女性具有更高的易感性,且女性存在經期、孕期等特殊生理階段和化妝等生活習慣。

  由於對使用者的使用培訓不到位或缺失,導致其不按要求清潔護理鏡片,消毒藥水未沖洗干淨就佩戴鏡片,超時佩戴鏡片,佩戴已老化鏡片,佩戴鏡片過夜等。

  長期不正確的使用角膜接觸鏡可能導致角膜炎、角膜水腫、角膜潰瘍、角膜新生血管反應、結膜炎、干眼症等﹔最嚴重的可導致角膜穿孔、失明。

  因此,以下六類人不建議佩戴隱形眼鏡:

  一、中小學生。孩子的眼球還處於發育狀態,近視度數不穩定,鏡片容易與角膜出現不適應﹔在佩戴護理方面,孩子的依從性差。

  二、經期、孕期、哺乳期婦女。經期,眼睛容易充血﹔孕期、哺乳期激素水平變化,角膜容易水腫。

  三、有眼部和全身疾病的人。如:淚囊炎、慢性角膜炎、結膜炎、干眼症、青光眼等﹔糖尿病、甲亢、類風濕等。

  四、感冒患者。感冒期間眼部易充血﹔患者手上可能帶有細菌、病毒可能污染鏡片﹔感冒止咳藥含有抑制淚液分泌的成分。

  五、40歲以上的人。隨著年齡增長,人眼對缺氧的耐受性降低、淚液分泌減少,易出現干眼症,佩戴不適感加重。

  六、在特殊環境生活和工作的人。如:灰塵、煙霧等嚴重污染的環境﹔酸鹼等揮發性化學物質、易燃氣體等。

  三種情況下不建議佩戴:

  一、乘坐飛機時。高空氣壓會影響角膜弧度,隱形眼鏡易變形。加上長時間干燥,會讓隱形眼鏡材質變脆弱。一旦鏡片下產生氣泡,造成缺氧,容易導致角膜水腫,還可能出現角膜潰瘍等問題。

  二、游泳時。不要讓隱形眼鏡碰到任何水,不要在游泳泡澡淋浴時佩戴隱形眼鏡。隱形眼鏡有吸附性,水中的病原微生物容易沉積在鏡片上,易誘發眼病。

  三、睡覺時。睡覺時戴隱形眼鏡,角膜更加缺氧,可能會導致角膜損傷。戴隱形眼鏡過夜,患角膜炎風險增加20倍。

  除了藥品評價中心研究人員的講解,本次公眾開放日還穿插了藥品不良反應知識線上測試以及現場有獎問答,激發了大家對藥品不良反應知識的興趣和思考。從參與學生在藥品不良反應測試中的成績來看,經過開放日的學習交流,受邀學生的藥品不良反應知識測試得分得到顯著提升。(記者崔元苑)

(責編:魏思敏、王燕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