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春節七日行”系列報道

春節期間廚房忙不停?特殊部位燙傷需警惕

魏思敏

2020年01月24日08:57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大年三十,做年夜飯是個永恆的話題。忙碌一下午,就為了晚飯時刻能夠端上一桌熱菜,一家人團聚一堂。然而,做飯期間,有時由於疏忽易導致燙傷。這時該如何緊急處理呢?對此,北京積水潭醫院燒傷整形科主任助理、主任醫師、北京大學副教授陳欣為大家解疑釋惑。

對待一般性的生活燒傷,大家要記住五字降溫口訣,即“沖、脫、泡、蓋、送”,具體解釋如下:

1.沖:一旦遇到小面積的淺度燒傷,第一是沖,可以拿大量的清水、自來水降溫。

2.脫:在這點上需要視情況而定。若穿著棉襖、毛衣,被大量的熱水浸透了,直接用水沖可能降溫效果並不好,這時應當先脫掉浸滿熱水的衣服﹔若衣物較為單薄,則直接沖洗即可。

3.泡:將受傷的部位盡可能浸沒在10度~15度的水中,實驗証明,浸泡30分鐘以上可以很好地止痛和減少熱的繼續損傷,以離開冷水后疼痛是否繼續加劇為准。冷療比著急忙慌去醫院更重要,因為去醫院的路途中若未做好冷療,會加深對皮膚的損傷。

4.蓋:做一些簡單的包扎,用毛巾或單子蓋好。

5.送:將患者送去醫院就醫。

年夜飯(丁亦鑫/人民網)

如果烹飪期間眼部燒傷該怎麼辦呢?專家指出,眼睛損傷分為三部分,一是熱的直接接觸。一般眼睛的順目反射是非常快的,如在熱水扑過來瞬間會閉眼睛,直接的熱源噴到眼睛裡不是很多,有時在烹飪時可能會有熱油迸濺,易造成高溫的角膜燙傷﹔另一個是電弧閃光,如在合閘時,瞬間的火球也會造成損傷﹔還有放射燒傷,如紫外線,無意中接觸到紫外線對角膜也有損傷。在急診處理中,除了眼部濺入化學物質需要用大量的清水處理外,其余情況冰敷或冷敷即可。

在烹飪過程中,燙傷后起泡的情況也很常見。燙傷以后,皮膚損傷與非損傷的皮膚之間會分離,水泡往往發生在顆粒細胞層。這時,水泡對傷口有一定的保護作用,水泡皮也是天然的敷料,我們盡量不要把水泡皮揭掉。如果是比較大的水泡,可以刺破引流。

需要注意的是,民間有很多所謂的偏方,這些沒有國家批准文號,未經過質檢的藥物不建議使用,其安全性並不能得到保証。此外,諸如木瓜膏、蘆薈等,其並非藥物,也沒有確切的療效和安全的保障。治療燒傷,還是推薦購買正規的燒傷藥。

受訪專家:北京積水潭醫院燒傷整形科主任助理、主任醫師、北京大學副教授陳欣 

(責編:余璐、王燕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