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醫務人員建議用CT檢查代替核酸檢測來診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對此,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黨委書記、中華醫學會呼吸分會主任委員瞿介明教授指出:核酸檢測對於傳染病的病原學檢測來說是金標准,不能用CT替代。尤其對於新發傳染病,必須要做核酸檢測。
瞿介明說,疾病診斷是由臨床醫生結合病史、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和輔助檢查做出的綜合判斷。對於肺炎,影像學檢查尤其是胸部CT掃描是非常重要的輔助檢查,特征性影像學表現能夠對肺炎的致病原作出提示。胸部CT征像及其組合有助於臨床醫師判斷肺炎致病原的大方向,如細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等。如果CT上有相對特異性的征像,有經驗的臨床醫師結合患者流行病學史、免疫狀態和臨床表現,不難一眼“猜出”致病原。
瞿介明強調,影像學診斷領域有句老話叫“同病異影,異病同影”,以病毒性肺炎而論,其致病原可以是流感、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冠狀病毒等,而混合感染更增加了僅從CT推論致病原的難度。對於傳染性很強的新型冠狀病毒,如果將CT表現作為確診標准,就會存在將流感等其他病毒性肺炎誤判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風險﹔而如果將這些患者當作確診病例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患者收入同一個病房治療,則可能存在感染風險。
目前,在湖北以外地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發病率低於流感等其他冬春季常見病原體所致肺炎,病原學檢測仍應是唯一的確診標准。而在湖北等新冠病毒感染人數較多的重點區域,對於核酸檢測不夠及時或核酸檢測一次為陰性結果但臨床症狀和影像學檢查高度接近新冠肺炎的患者,要特別注意,決不能輕易放過。臨床醫生應該綜合判斷,比如臨床症狀有發熱、干咳、乏力,血常規顯示白細胞低、淋巴細胞低,以及影像學顯示中外側帶的多肺葉浸潤表現。如充分懷疑新冠病毒感染肺炎,應對其單間隔離治療,並進行病原學檢測。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對於核酸檢測,要不斷提高檢測有效率,要更強調採樣方法的正確(比如咽拭子的取樣)、快速送達和運輸等規范操作,因為病毒的RNA容易降解。如果採樣、送樣過程不規范,可能會導致假陰性。(特約記者朱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