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新冠疫情,心理疏導系列稿件之一

返崗復工人員,請收下這隻“心理口罩”

趙竹青

2020年02月10日10:29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2月3日,2020年春節延長假期正式結束。在新型冠狀病毒威脅的籠罩下,人們普遍宅在家裡的時候,一些人卻要返崗復工。如何更好地“逆行而上”?要想不被疫情擊垮,除了注意生理衛生之外,你可能還需要給自己的心理加一道防線,戴一隻“心理口罩”。

心理專家南昌大學教授陳建華提醒,返崗復工人員要有足夠的思想准備和科學的個人防護措施,做到健康返崗,高效復工。同時她也給出了一些有效的自我調適建議。

急?迫?怕?返崗復工三心態

對於返崗復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心態,陳建華概括了三類。

第一種是“急”,急於返崗心態。這個時候還有期待上班的?有的。一是確實工作走不開,需要趕緊趕回去,在家待的心著急﹔二是從湖北武漢返鄉回家,被隔離,全封閉,在家待的不舒服﹔三是迫於生計,必須出外務工賺錢,在家待的不踏實。

第二種心態是“迫”,迫於返崗心態。相當一部分人可能是持這種心態。各種防疫科普都告訴我們,此刻最需要的是三個字“宅、戴、洗”,第1個字就是宅。可我卻偏偏要出門,不是工作實在走不開,不是耽心丟飯碗,不是苦於生活費,真是不願意此刻出門復工。

第三種是“怕”,懼怕返崗心態。雖然上面兩種返崗復工心態不同,但有一點心理活動是相似的,那就是擔心、害怕甚至恐懼。例如擔心環境是否安全﹔恐與人接觸怕傳染﹔恐自身防護措施不到位被感染﹔恐去公共場所﹔恐工作壓力大導致自身免疫力降低等。

迎戰病毒,心理也需增強“免疫力”

對於上述三種心態,陳建華表示都是正常的,可以理解。“我們都是血肉之驅,面對人類現在尚不完全認識、不能把握,且帶較強傳染性的新冠狀病毒,要說不害怕是不現實的,問題是如何調適。”

“所謂調適,就是針對個人可能會存在的不適與擔心,有針對性地認識與調整。”對此,陳建華給出了四個關鍵詞。

關鍵詞一:接納。一是接納自己非常時期要返崗復工的現實。不論是“急於”還是“迫於”,都是自己必須返崗復工的原因,別無選擇。一旦這樣想,心裡就會踏實些。二是接納自己恐懼害怕的心理。焦慮和恐懼是個體在面對壓力時正常的反應,適度的焦慮有助於個體渡過危機。全國上下協力防控,說明這種新型病毒確實是讓人類害怕的,在這種大背景下,個人適度害怕焦慮是可以理解,是正常的,而且適度的焦慮可以讓自己對防止病毒感染保持必要的警惕。

關鍵詞二:攀比。“攀比”往往被人認為是貶義詞,但有時確實需要和他人比一比。其實在疫情發生以來,很多醫務人員一直戰斗在第一線,沒有休息,何來復工﹔很多社區工作者、公務人員、領導干部也早已復工。比比這些人,心理也會更平衡些。

關鍵詞三:科學。非常時期,出門在外,更要講究科學應對,不害怕,但也不逞強。

不——隻到自己的工作單位、工作崗位,不聚會、不聚餐,不去人多的地方,正常作息,保証飲食和睡眠。

戴——戴口罩,病毒奈我如何。

洗——勤洗手,切斷傳播途徑。

少——減少對不可靠信息的閱讀。有些傳言真假難辨,容易影響自己導致心理恐慌。

多——出門在外,多和親友之間用手機、微信等方式聯系,多在心理上互相支持、加油打氣,讓愛營造出溫暖、積極的氛圍和心態。

關鍵詞四:樂觀。“現在能夠返崗復工人員,都是這場疫情中的勝出者,我們為我們能繼續工作而感到幸運。有人會說這是阿Q精神,不對,因為這是事實。”陳建華表示,正常的工作並不會破壞免疫系統,隻有恐懼心理才會對免疫系統會產生消極影響,而樂觀的心態對免疫系統是有積極影響的。

最后,陳建華也提醒,在返崗復工過程中,如果面對心理困惑自己確實難以調適,則建議尋求心理咨詢人員的幫助。

受訪專家:南昌大學教授、心理專家陳建華

(責編:李慧博、王燕華)